半个月前参加一个地产论坛,听到有人说房地产是个流动性陷阱这个说法不对,所谓流动性陷阱,指的是央行放再多的钱出来,企业也不会用来投资,普通人也不拿来消费,房地产则刚好是相反的。 我觉得这种说法是准确的,央行放的钱出来了,都跑到楼市里去了,开发商得到了资金买地和开发,买房人则得到了房贷来买房,投资和消费都是有的,所以楼市肯定不符合凯恩斯经典意义上的流动性陷阱的提法,如果要准确描述楼市对货币政策的现状,应该叫做楼市“抽水机”,房地产把社会资金都吸引过去。这不是不好,但是把所有资金都吸引过去了,那就不对了。 为什么?因为买了房子并没有提高生产率,投资房子和投资机器不一样,机器会生产出更多的产品,GDP由此提高了,而且这部机器的工作效率提高了,那么整个GDP的增长速度也就提高了。 所以,我们得想办法关掉楼市这部抽水机。怎么关掉?限购限贷又重新回来了,但是管用吗?如果只是限购限贷当然不管用,因为限购限贷并不能阻止房价上涨,这已经是被过去的事实证明了的,真正管用的是管住钱,让钱不去房地产,怎么管? 央行的货币政策还是得宽松,要钱不去房地产,就得给钱找到安全并且能获利的去处。这种去处在经济下滑的时候依靠市场是没用的,因为真的有一个流动性陷阱,大家都不投资都不消费,这个时候怎么办?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财政支出拉动,最终带动民间投资,让钱在房地产之外的地方找到盈利点。 有意思的是,在今年杭州举办的G20召开之际,我们听到了类似的声音。 这一边,央行副行长易纲说了,中国的货币政策还是需要保持流动性的充裕,中性货币政策有利于改革,但是中国希望财政政策起到更积极作用。那一边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说了,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再是有效的,不会支持可持续增长,中国希望财政政策起到更积极作用;未来几个月中国将积极促进私营部门投资,财政政策在结构改革中将发挥积极作用。 我觉得两位部长已经表述得很清楚了,央行不会放水漫灌,也不会掐掉水源,但是财政支出会发力,尤其是朱光耀还透露了G20会议后中国将召开一次重要的经济会议,会议将讨论赤字率。 这些让我想起来7月初我在“地平线”专栏中写过的一篇文章《供给侧需求侧非矛与盾,财政发力下半年可期》。当时我引用了一段,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在开幕式上的演讲:“中国政府负债率在40%左右,中央政府是16%左右,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是有空间的。逐步降低企业杠杆率。有充分能力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风险。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积极推动供给侧改革,重点推动煤炭钢铁行业去产能。” 李克强总理还强调了,中国仍有充分的应对政策挑战的工具,中国政策的工具箱有应对更大挑战的准备和可能,“中国中央政府债务率比较低,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仍然可以加力。希望在场的企业家都可以成为长期投资者,非短期投机者”。 我觉得总理的话既然早就已经说清楚了,那么中国的企业家们,尤其是民营企业家们,就应该真正重新拾起企业家精神,或者说是动物精神,要做长期投资者,不做短期投机者,只有企业家乐观,对前景充满信心,才会有投资需求,才会有新的产品和服务被生产出来,才会有GDP的新增长;当然,前提条件是,政府要给企业家以信心,不仅是总理喊话,财政支出的加大还要见到真金白银。 中国的财政支出不仅是有空间,其实还很有必要,教育、医疗、环境、现代农业,哪些不是长期投资的需求所在? 发展还是硬道理,这一点是最不能忘记的,不管你认为的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有多高,投资需求明明白白地就在那里,但就是没信心不愿意投,想要民间投资动起来,政府请先带个头,这和市场想投资但是政府抢着来投资的所谓的“挤出效应”完全是两码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