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东方IC 5月20日的南京阴雨绵绵,但在金陵会议中心,2000多人内心都藏着一团小火焰,他们是为抢龙湖春江郦城440套房子而来。 来自北京的刘洋和李丽是同事,从北京一起来到南京炒房,他们把目标对准了这个首次开盘28000元/平方米的楼盘,糟糕的天气并未影响刘洋的投资信心——“下雨好,来财”。 在经过连续多年的房地产调控后,中国大城市高涨的房价不仅没有丝毫回落。反而在2016年春节后迎来新一轮全面上涨的浪潮。从深圳、上海到北京,庞大的流动资金将一个又一个城市席卷而下。在一线城市限购之后,这股资金正席卷二线城市。厦门、合肥、南京是这轮楼市暴涨的领军者,5月环比涨幅都超过5%。 这一轮暴涨中,像刘洋和李丽这样来自北上广深的中产阶层,毫无疑问是其中一股最重要的力量。在投资渠道狭窄及通胀压力下,他们不得不继续在楼市里闪转腾挪,寻觅最后的投资机会。 刘洋和李丽都已尝到了一线城市房价暴涨的甜头。就在不久前,刘洋接到了中介的电话,询问他一套位于北京东四环的房子300万元卖不卖,刘洋开玩笑地回应道:“等到400万再说吧。”没想到没过多久,中介再次来电话,表示附近一套房子400万元已经卖了,他这一套有没有卖的意向。 “市场太火了。中介打电话先问你买房子没,你回答已经买房子了,他再问你卖不卖房子。”刘洋说。 李丽在房产方面的投资更保守,但更成功。她一直向界面新闻记者强调,自己其实买的房子大多数是刚需,目的则是保值,尽管并非自住,但也是满足自己的“心理刚需”。 2011年年初,父母花了80万元给她买了北京像素的一个四十多平方米的复式公寓;到2012年年初,她又买下位于北京大兴区的一套住宅,这套房子如今已经涨到了3万元一平方米了。 但限购政策及资金实力,让李丽们已无力再撬动一线城市房产了。二线城市如今成为了他们在这一轮投资中的首选。 去年年底,李丽在南京出手,在鼓楼滨江以18000元/平方米的价格,购置了一套住宅,而现在这套房子已经涨至34000元/平方米。但她认为这套房产也是满足其父母居住的“刚需”,其增值速度远超自己预期。 这次买房的成功,让李丽再次出手,同时这也吸引到同事刘洋的加入,他们俩同时选择购买春江郦城。虽然首次开盘价格未破3万元,但春江郦城在开盘前已经经历了江宁房产局的两次限价,涨价只是时间问题。 有人欢笑,就有人懊恼。桑严在北京也有自己的房产,在二线城市未火之前,他便已在全国布局购房。最终他和妻子选在在武汉和太原置业,这也是二人各自的家乡。 桑严称自己当时也看上了南京的房子,但因武汉离家更近便放弃,尽管武汉的房子也在涨价,但相比于南京的涨幅,他还是后悔当初为何不在南京买房。 与当年的炒房客不同,当下活跃在买房市场中的这一批中产是以“新富”的面貌出现的。上海金融学院与嘉信理财公司联合发布的《新期待,新挑战:中国新富理财白皮书》显示,这些中国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多受过高等教育,在50岁以下,结婚并拥有一个孩子、拥有房产和汽车,年均税后收入在人民币12.5万到100万元之间。 他们的核心需求是,能够为子女提供生活保障、照顾父母、并且为自己建立一个更加富裕和稳定的未来。 尝试风险更大一点的投资组合,往往让这些人感到失望。刘洋赶上了股市最好的时候,但是去年股市行情一落千丈,让他将近一半的资产被套牢。“经历了股市大跌之后,我现在觉得房地产是最稳定的投资渠道”。 桑严同样经历了股市的动荡,更让他失望的是,自己买了支付宝推荐的天弘基金,刚买不久就赔了,“这些理财公司真的不会把你的钱当回事,他们根本就不关心你的钱最后是赚了还是赔了”。 海外市场对这些新富来说也是一片未知之海,刘洋和桑严都关注了碧桂园的森林城市项目,他们都认为,这个项目表面上很吸引人,细想还是风险太大。“让我觉得最不可靠的就是逐级开发,这到最后有可能就不了了之了,你最好有可能就住在荒岛上。”桑严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外国的房子,看了之后也全是中国人在买,又没有渠道去细致了解,所以目前不会考虑。 迄今为止,还没有合适的投资产品和服务能够满足这一群体的投资需求和日益增长的生活期待。这也导致了这些中产阶级的资金无路可走,最终只能流向楼市。 南京林业大学城市与房产研究中心主任孟祥远开设了很多买房人的微信群。这些群无一不是达到满员状态,他告诉界面新闻:“这里面有很多北京上海的投资客,他们都很低调,一线城市因为限购大门紧闭,他们开始转移到二线城市。” 买房确实也满足了一批人改善生活、资产增值等一系列需求。虽然李丽认为南京正在透支未来的市场空间,但是并不大的资金压力,及常年从事房地产行业,让她仍旧认为房产会是她资产保值和获取安全感的最主要工具。 她自认为是具有代表性的买房人,恪守着保守的理财观念,掌握家中的财政权,负责买房的宏观研究。通过精确的计算,让资产配置更合理,北京两套房的租金,再加上公积金,大大减少她的还贷压力。 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宁认为,中国投资者的风险意识普遍不高,在大多数人看来,只要无论是股市还是房地产,只要投资出现亏损,政府一定会救市。而这种盲目的安全感对于投资是非常不利的。 从去年开始“去库存”上升为政治任务,因为没能区别对待,政府背负着要把全国的房屋库存出清掉的任务,就会实施比较宽松的信贷政策。政策层面的松动,也诱导着社会流动资金过剩,并流入楼市。 在这些持有闲置资金的中产观念中,楼市虽然存在风险,但有政府托底,相对其他投资渠道,会更安全。在经历了股市被套之后,刘洋也更加相信房地产市场会是中国最为稳定的投资渠道,“降价的可能性不是说没有,但是作为支柱产业,政府不会放任其崩盘,肯定会救市”。 在南京、合肥、苏州等城市过度火爆时,政府调控的声音也不绝于耳,苏州、南京先后推出限地价的政策,而合肥也传出要重推限购,虽然这也被视为政府稳定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但这样的手段外界并不看好。 对于如此重房地产的资产配置组合,连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宁夜忍不住提醒:现在好像除了国内的投资者,地球人都知道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很大。 但除了买房,他们似乎真的没有更好的选择。 (文中刘洋和李丽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