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在沈阳“足球之都”博物馆,两位70岁的老人紧紧相拥,他们都是对中国足球有着特殊的贡献人,一位是在中国足球界有着“东北大帅”之称的李应发,另一位是中国男足第一位洋帅——德国人施拉普纳。8月18日至24日,第四届中德青少年(U16)足球邀请赛在“足球之都”沈阳精彩上演,中国球迷所熟知的“施大爷”正是该项赛事的发起者之一。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施拉普纳用坚定的语气说:“请你一定要相信,中国人是擅长踢足球的,只要沿着正确方式走,一定会踢好足球。发展足球,更多的投入应该放在青少年足球上!” 好友相拥 沈阳变化大老友情不变 回忆起与施拉普纳的结缘,李应发的思绪回到了32年前。当时,他与金志扬两人作为国内优秀足球教练被派往德国“取经”,那一次交流活动正是由施拉普纳促成的。 李应发说:“当时,德国足球就具备世界先进的足球理念,德国足球强调以自信和坚强的勇气克服逆境,在与施拉普纳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他所强调的是一种团队协作精神,灌输给每一名球员:你不是为自己而战,而是为同伴而战。”李应发说,他将从德国“取经”得到的先进足球理念,融入进辽宁足球的技术与精神,打造出全新的“辽足魂”,“可以说,当年辽足的十连冠,得益于我那一次去德国讨教的经验。” 21日傍晚,夕阳中,两位白发老人终于碰面,紧紧相拥。施拉普纳清晰地记得:“1992年7月,那是我第一次来到沈阳,李应发在机场迎接我,这么多年过去了,沈阳的变化很大,城市中拥有了如此多的足球元素,但老朋友仍然对彼此记忆深刻。”在沈阳“足球之都”博物馆,李应发带着老友参观每一个展馆,馆中很多珍贵的藏品都来自李大帅。 “足球之都”建设 令施拉普纳惊叹 参观过程中,施拉普纳通过老照片、老报纸和影音纪录,惊叹于中国足球在“福地”沈阳所创造的辉煌战绩,惊叹于辽沈足球在中国足球发展历程中所占据的举足轻重的地位,惊叹于“足球之都”沈阳在近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在“十强赛功勋成员”的照片墙上,施拉普纳认出了郝海东、马明宇等名将,还仔细询问了曾经“爱将”傅玉斌等人的近况。在现代科技互动体验区,施拉普纳像孩子一样大秀球技。 施拉普纳大赞这座足球博物馆是“一个特别好的想法和举措”,“我了解到,沈阳有着打造‘足球之都’的宏伟蓝图,正坚定前行,取得了很多成绩。刚刚还进行了‘哥德杯’这样世界最大规模、有影响力的青少年足球赛。是的,青少年就是足球运动的未来,这也是我发起中德青少年足球邀请赛的初衷。足球毕竟是全世界活跃度最高的运动项目,是搭建友好交流平台的最佳桥梁,中国足球要发展,沈阳足球要发展,更多的投入重点应该放在为青少年打基础这一环节上。” 文化交流 促进青少年之间了解与尊重 多年来,施拉普纳始终致力于中德两国之间的友好交流。中德青少年(U16)足球邀请赛,是在2012年中德两国建交40周年之际,德中友好协会斯图加特分会、著名足球教练施拉普纳、曼海姆市前副市长诺博特·艾格在德国发起的,确定每年在中德两国轮流举办。今年,是该项赛事的第四届,沈阳市友协一直致力于打造对德合作交流平台,经过不懈努力和积极申请,经德国青少年足球邀请赛组委会和全国友协的实地考察后,在众多国内申请城市中,将该项赛事带到沈阳。德国瓦尔道夫足球队、德国库尔普法茨队,与辽宁沈阳宏运足球队(U16)、沈阳城市足球俱乐部少年队、沈阳回民中学球队以及青岛66中学队进行比拼。 施拉普纳告诉记者:“足球是搭建起两国青少年交流平台的桥梁,但我们还将通过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促进青少年之间的了解与尊重。”在沈阳,施拉普纳与他的德国球员们还参观了沈阳哥德杯世界足球公园,与在那里训练的中国小球员进行互动;他们走进了沈阳市全民健身中心,与正在健身的沈城百姓打起了乒乓球;他们走进了歌德书店,德国球员们体验了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亲手剪出了“囍”字,还拿起毛笔“挥毫泼墨”;他们品尝了中华美食,德国孩子们在厨师的指导下,包起了饺子。 据市友协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中德之间友谊与日俱增,高层互访频繁,民间交往亮点频呈。借此次赛事之机,市友协精心策划中德青少年间丰富多彩的互动交流活动,以青少年交流为契机,搭建对德交流平台,深入开展对德交流与合作,积极扩大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的影响力,为助力东北新一轮振兴做广泛的推介。 沈阳日报、沈阳网记者 丁瑶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