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网8月26日南昌讯 (记者 李杰)曾经的革命老区现在什么样子?一栋栋漂亮的白色小楼掩映在离县城不远的绿地之中,这些“乡间别墅”的房主是曾住在偏乡僻壤穷得连娶亲都困难的新移民;集电子办公、物流配送、员工培训、产品展示于一体的商业园区,是正在试点的农村淘宝电商服务基地;世界先进的加工流水线上正在生产福特、宝马等汽车配套的变速器和齿轮产品,这是于都工业园区里一家企业的掠影……8月23日,“长征路上奔小康”记者团一行来到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于都县,感受革命老区的新变化。 陈佛生记录的光伏发电收入。(中国台湾网 李杰 摄) 搬迁、致富同时兼顾解决移民后顾之忧 “以前家里住着破烂的土坯房,儿子找对象都难,女方到家里一看房子就走了;自从搬进了新家小楼,31岁的儿子进县城打工后很快找到了对象,如今又抱上了漂亮的孙女,我心里整天都是高兴的,这一切都要感谢党和政府!”江西于都县罗坳镇大桥移民新村的陈佛生这样对记者说,自从政府实施搬迁扶贫政策,63岁的他彻底解决了儿子结婚、搬进新家这两件大事,幸福洋溢在脸上。 罗坳镇大桥古嶂移民新村位于磨刀石水库旁,依山傍水而建,距县城仅有4公里,距国道1.5公里,近年来,于都县实施移民搬迁扶贫,2013年7月启动建设的大桥移民新村就是其中一个代表项目,占地约70亩,目前移民安置160户,这里面住着大桥古嶂区整体搬迁的村民和周边部分深山区移民。 移民新村的村主任温八月告诉记者,古嶂区是整村移民,村民原先居住在半山腰上,环境恶劣,地势险峻,原先住的地方冬天缺水,夏天雨水多,常有山体滑坡,出门出不去,小孩上学都发愁,当地甚至流传“好牛不耕古嶂田,有女不嫁古嶂人”的说法。搬迁后,家家住进二层的小楼,宽敞明亮,村里的路面是清一色的水泥地,除了水、电入户,村里还设置了图书室、棋牌室、健身场,还开通了公交车,十几分钟就可以到县城。 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之后,最重要的是如何解决新移民的收入来源问题,罗坳镇党委书记谢荣生告诉记者,为了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搬得出、稳得住、富得起”,于都县政府和当地农行合作,通过财政贴息,为每户贷款安装5000瓦的光伏电站。每户村民房顶上都安装了一排排的光伏发电板,发电后卖给国家电网,就能一年收入5000元左右。 村民陈佛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候,拿出了一个自己记账的本子,上面详细记录了每月光伏发电的日期、天气情况和发电量,去年一年他家卖电收入合计5052元,他告诉记者,原先种田每年最多收入也就2000多元,到了这里,儿子儿媳到附近县里打工,每年收入几万元,老伴出去合作社或者县里打打零工,每年也有万把块钱的收入,这在几年前,他连想都不敢想。 从移民最关切的问题着眼,于都县始终把移民的脱贫致富作为工作重点,采取了多项举措:除了光伏产业扶贫外,还成立了赣龙百香果专业合作社,村民可以通过土地入股、合作社打工方式增加收入;依托社区培训中心组织开展技能培训,让每一个劳动力掌握一技之长,增强致富本领;优先安排移民户到县城工业园、罗坳工业小区企业就业,或优先雇用到当地农林企业务工。积极开展信息咨询、信贷联系等,扶持移民自主创业。 于都是国家扶贫重点县和罗霄山扶贫攻坚片区县,通过移民搬迁扶贫、产业扶贫、结对帮扶等,全县已经有3.8万贫困人口摘除“贫困帽”,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