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时至今日,人们已经把对信息安全的重视提升到了最高“警报”级别。而要确保信息安全,国内各大行业用户组织必须重新思考并构建自己的信息化系统,这对中国本土信息化产品提供商来说,无疑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中国市场发展空间足够大,另一方面本土厂商实现他国产品的系统性替代,还很难。 23.9%的企业自建信息系统 国内对信息系统“国产化”的呼声一直保持着持续高涨的态势,昨日,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分会(下称“财管分会”)与海比研究在京联合发布《大型企业信息系统的国产化路径》白皮书。内容显示,在127家受调查的中国大型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维模式中,企业外购和定制开发分别占比35.4%和34.2%,23.9%的企业选择自建系统,而采用新的外购类云服务模式的企业仅占6.5%。 这是国内首份针对大型企业信息系统国产化的研究报告,白皮书提出,应对大型企业信息化挑战就要实施国产化。光明网记者了解到,不同行业的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的分布比例差别较大。在政府和公共服务行业定制开发比重大,而在一般的制造、流通行业,采用外购模式的比重则最大。 作为这份重量级白皮书的发布单位,海比研究总裁曹开彬告诉记者,“我们调查发现,41%的大型企业信息化负责人表态,安全是当前信息化最大的挑战,排所有挑战的首位。” 事实上,86%的企业负责人在信息化建设时会考虑到安全问题,尤其是去年棱镜门事件后,安全已成为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时考虑的关键性因素。 国产软件系统性替代难在哪? 无论大型企业建设与运维信息系统的模式如何,根本是服务于企业的运营管理和业务。在进入互联网时代平台经济的今天,企业的信息化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此间亦会遇到众多问题与挑战。 说到底,国产软件系统性替代根本上应是“观念”转变问题。自阿里巴巴发动“去IOE”运动后,国内从服务器、数据库软件平台到存储设备实现国产化替代的主张,一直没停歇过。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领导小组的成立、信息产品安全审查制度的推出更是将之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那么,到底企业信息系统国产化的道路该如何走?是技术创新平台升级,还是人才培养?国产化替代难在哪? 昨日,用友软件高级副总裁郑雨林在接受光明网采访时说,从目前的市场发展来看,操作系统、基础软件、中间件等国产化替代能力有限,但是应用软件国产化比率很高,“通过自上而下的应用带动软件是可行策略。” 据郑雨林介绍,国内市场目前ERP国产化率超过80%,财务系统则达到了90%,用友软件已经在交通银行、财政部等行业机构布局,实施国产软件替代项目。 实施“应用牵引”是国产化核心? 技术、成本、安全三大信息化挑战,困扰着众多的大型企业实施信息系统国产化。 白皮书首次提出大型企业信息系统国产化的三大新思路和原则,即应用牵引、平台重构、分阶段实施,以及直接采用、对等替换、系统性替换、平台替换四条国产化路径。 郑雨林说,解决好国产化需要软件产品具备满足大型企业的需求,首先硬件和软件不匹配就是个问题,不能纯粹地为了国产化替代而替代,应用牵引模式也存在国产应用软件与国产基础软件的适配、优化难题。“这就好比冰箱,什么都好又大又便宜,它不制冷就没啥用。” 同时,白皮书还提到,有些关键的国外软件产品或解决方案,国产的软件系统还无法实现替代。而国外产品软件在成长初期同样存在种种缺陷,只是通过用户长期的使用优化;对此,郑雨林呼吁国人和企业对国产软件宽容些、多给软件商创新改进的机会。 光明网记者注意到,今年4月,包括财管分会、用友软件、360公司、中标软件等在内的50家机构企业成立了中国信息化应用安全联盟,这种“联盟式”的抱团发声在主机系统产业也有所体现,去年9月,浪潮、金蝶等IT软硬件企业在京宣告成立国产主机系统产业联盟。然而,无论是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的替代模式,国产化的呼声从未停歇过。 业内专家表示,中国要实现信息系统的国产化,必须打破“单飞”的观念,实施“应用牵引”,在国产软件产业链之间架起一座互通有无的桥梁,构建新型合作模式。(光明网记者 吴劲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