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中央一口气印发了北京、湖南、安徽、浙江4个自贸区的建设方案。至此,全国已有21个自贸区——几乎是黑河腾冲线以东省份的标配。
全国21个自贸试验区地图 不过,同是自贸区,差别非常明显。既有条件优渥的上海自贸区,也有发展一般的云南自贸区。可以肯定,未来发展最好的必将是北京、上海、广东,以及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海南自贸区。 自贸区的核心是制度创新。在这一方面,广东自贸区是当之无愧的王者。去年自贸区制度创新排行榜上,广东的前海蛇口片区、南沙片区、横琴片区分别获得第1名、第3名和第6名。 这三个地方,都在大湾区。 大湾区到底是怎样一个城市群?在今天这种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大湾区担当了怎样的历史使命?
大湾区跟长三角有很大的不同。 长三角经过数次扩容,把江浙沪皖一市三省所有城市全部收入其中,像是一个以上海为龙头的庞然大物。 大湾区目前只有珠三角内地9市和港澳共11座城市,而且有别于长三角的单核,大湾区更类似于“欧盟”的格局。 除了广深港三座世界级城市之外,它还有澳门、珠海、中山、肇庆等各具特色的选手。 佛山——专注于装备制造业、主打内需市场的制造业创新中心; 东莞——承接深圳产业外溢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重地; 中山、江门——承接珠澳及国际资源进入内地的中转站; 惠州——广东重化工基地之一; 肇庆——珠三角连结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湾区通往大西南及东盟的西部要塞…… 过去十年来,长三角加速膨胀,越来越像一个省。大湾区拼命收缩,越来越像一个市。 通过密密麻麻的轨道交通以及跨海通道,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节点城市,与中心城市的连结越发紧密: 从10年前的广佛线开始,大湾区各城市的地铁线不断打破城市边界,连接在一起。据官方消息,广州已经规划了17条地铁和佛山对接融合。此外,广州地铁18号线还计划延伸到清远、中山和珠海,串联起整个珠三角北岸。 大湾区的另一端,跨城地铁建设也加快了脚步。8月底,交通运输部确认了深圳地铁14号线延长线(至惠州惠阳)铁定会建,并明确了建设时间。等待多年的深惠跨城地铁终于要来了。 未来,大湾区的地铁将实现跨城联网,形成“一张网、一张票、一串城”。地铁互连,将极大促进大湾区各城市的人流、信息流交往。 除了地铁,大湾区还有一个大杀器——跨海通道,努力把东西两岸的城市连在一起。 根据规划,珠江口未来会建成12条公路铁路跨江通道。被珠江口分为东西两岸的大湾区,要逐渐“缝上”了。在此基础上,湾区物流、资金流等各要素将更加充分地实现互联互通。
图源:珠海房姐 与此同时,大湾区还进行制度、法律、金融关税制度等方面的协调融合,打破壁垒,促进各城市协同作战,仿佛一个城市一样进行内部专业化分工。 站在今天中美脱钩的巨变下,这个一体化的城市群,具有两个时代性意义: 对外,大湾区是中国新一轮全面开放的“领头羊”,帮助中国进入贸易和投资更加自由化的新格局。 对内,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把自身的发展成果和优势资源辐射到内地,影响全国。
今年以来,高层多次提到“双循环”——“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预示着国家经济战略大转向。 它的底层逻辑,是内需和开放。 而大湾区,则可以为“双循环”探索出一条新路来。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意味着打通内部经济循环将成为下一阶段重点。大湾区通过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将自身优势资源辐射到内地,带动内地脱贫和发展。 这点很关键,只有这样,中国内循环才有内需的真实需求。 对外,大湾区可以进一步利用对外开放红利,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与全球布局,对抗美国“卡脖子”,增强自身实力,并加大对内地的辐射。 这样,一个以大湾区为中心的“双循环”格局就形成了——大湾区成了中美脱钩下突破重围的利箭,辐射的内地就是拉满的弓弦。 在这种格局下,负责创新的中心城市和交通节点城市就显得尤为关键。它们虽分散在大湾区各地,但就像星星之火,最后汇成燎原之势。 其中最关键的一个节点,位于港珠澳大桥一端的珠澳口岸人工岛。 在这个人工岛上,有一个超级综合体地标项目“世茂港珠澳口岸城”。
世茂港珠澳口岸城项目效果图 其所在的位置极为特殊——和珠海、澳门触手可及。去珠海市中心十来分钟,到澳门市中心半小时左右,到香港只需一小时。
世茂港珠澳口岸城位置示意(五角星部分) 也就是说,这个人工岛,同时具备了环珠、近港、临澳三重身份,是粤港澳三地汇聚的“风暴眼”,亦如一颗“明珠”镶嵌在大湾区珠江口。 所以,这里不仅仅是配有公路口岸的交通枢纽,还是粤港澳三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汇的超级枢纽。 而世茂港珠澳口岸城,恰好建在大湾区举足轻重的珠澳口岸人工岛上,是集商旅文等于一体的地标建筑。 可以想象,未来粤港澳三地的头部资源,势必将在这里聚集,三地的高端产业将会在这里创新协作,三地多元文化将会在这里充分交流融合…… 这么一块“宝地”,是世茂集团以56.4亿元高价拿下并建设的。 9月15日,香港媒体报道,项目认筹火爆。首开推千套,认筹超2000余组,其中40%来自港澳。 9月24日,世茂港珠澳口岸城发布会启动。约6000㎡的展馆级超级展厅、全国10余个分会场同步参与,短短几天时间,掀起“万人登岛”的热潮,首开成交额即突破20亿元。 可见有识之士对大湾区这颗“明珠”的认同。 除了珠澳口岸人工岛,大湾区其他城市,如广州、深圳、香港,还有大湾区的交通要塞肇庆,都是不可或缺的节点城市。 没有例外,世茂在这些地方均有布局—— 规划打造10座200米以上地标、1座封面级超级综合体,其中深圳7座,广州、香港、肇庆和珠澳口岸人工岛上各1座。 如果你把这些地标所在的城市连起来,一个令人拍案叫绝的格局便会浮出水面: 以广深港珠澳等中心城市为“弓”、以港珠澳大桥为“弦”、以珠江西江经济带为“箭”——一个蓄势待发的大湾区“弓箭形”格局就诞生了。
世茂的这十座地标,不仅仅是水系的航向标,路网的里程碑,它们还是产业的链接器、资源的汇聚地、文化的交融处、人才的集合点。 它们承载了当下最为活跃的经济活动,是大湾区进一步改革开放的主战场。 而它们借此所积蓄的力量,又会源源不断地射向珠江西江广阔的经济腹带,带动湾区的大后方一起发展。 可以看到,其所构成的弓形空间格局,几乎是与大湾区的内外发展完美同步。 这并不是单纯的梯度开发,而是强调中心城市和其他城市合作互补,用不平衡克服不平衡,更好地发挥整体效应,最终达到区域全面发展。 这也意味着,每一个城市都被赋予特殊的使命,每一个城市都不可或缺。
我们拿大湾区的“被忽略的”肇庆来说。 这座城市卡在大湾区与大西南、东盟的咽喉要道上,这意味着肇庆的发展不单单关乎着自身,更承担着辐射大西南、连接东盟的重要门户作用。 6年前,连接珠三角和大西南的南广高铁、贵广高铁通车。两条铁路线相交于肇庆东站,并通到广深等大湾区中心城市。肇庆,一跃成为珠三角连通大西南的桥头堡,也成了珠三角与大西南乃至东盟经贸合作的重要节点。
图源:人民日报 高铁开通后,肇庆就把招商重点面向大西南和东盟地区。人民日报报道: “肇庆以大西南优势企业区域总部落户为目标,有针对性地挖掘具有全国布局倾向的重点企业,特别是上市企业……成立专业招商工作团队……‘一对一’跟踪落实”。 现在,不少来自西南地区的企业已经在肇庆生根发芽。 如此非同一般的肇庆,对于大湾区而言实在不可或缺。 而世茂,在此锻造地标项目肇庆世茂滨江壹号——约250米的超高层地标建筑,引入多元产业、一流资源,打造集住宅、酒店、商业于一身的肇庆地标性城市综合体,助推肇庆产业升级。
世茂滨江壹号项目效果图 可以想象,不少企业会把总部迁往这个综合体。那里有象征着城市中心的摩天大楼,还有供接待使用的五星级酒店。 处在主城区,交通方便且临江,也是不少企业员工的安家首选。 此外,项目离肇庆东站只有半小时车程,每天各有三四十趟高铁开往南宁和贵阳,间隔半小时到一小时,方便总部员工随时前往西南工厂。 可以说,世茂的肇庆综合体项目提供了一站式服务,为肇庆的区域总部落户插上腾飞的翅膀,也进一步加大大湾区对西南地区的辐射。 当然,肇庆世茂滨江壹号的意义不止如此。 地标的吸引力是强大的。大湾区内部的产业转移,也会由广深莞佛等地迁往肇庆,并在此设立分支机构。 这也构成了湾区内部的内循环。 离主城区不远,环境优美,又会吸引大量肇庆人前来居住。 要不了多久,这里将成为肇庆经济、产业、人居等全方位、立体化、多功能的城市空间,助力肇庆这座粤西城市发展。 如果说肇庆是大湾区西部交通要塞,那深圳就是大湾区东部最重要的节点城市。 因此,深圳成了世茂重仓之地——7座地标项目计划修建: 深圳世茂深港国际中心就有5座,还有前海世茂大厦、坪山世茂大厦,后两者将成为前海和坪山第一高。 按照规划,世茂深港国际中心所在的大运新城,将通过高等教育、创新产业、总部经济、体育文化、生态休闲等综合服务功能,着重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智核引擎,进而带动深圳东部发展。 金融、科技是全球湾区发展的新趋势,粤港澳大湾区也不例外。前海负责做好金融,大运新城以及附近的坂雪岗,则可以肩负科技发展的重任。 人民网甚至认为,大运新城有望建设成“中国的硅谷”。 地位如此重要的城市新客厅,必将匹配一个功能齐全的空间载体。世茂深港国际中心由此而生。
深圳世茂深港国际中心效果图 这个占地约45个标准足球场面积的建筑群,不仅有超五星级酒店、智能办公、大型商业、公寓、深港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深港青年合作创业中心、深港国际演艺中心,甚至还有国际化学校等配套。 5座超200米建筑成的阵列式地标群,加上由全球顶尖的设计团队MVRDV担纲设计,集人文、潮玩等9大业态于一体的大型城市公建配套——深圳露台,一下子提升深港国际中心的颜值。
“深圳露台”效果图 近些年,世茂在地标打造方面进行多次自我革新,在大湾区的地标塑造也升级到地标3.0模式——“综合体+地标”“产业+资源”双轮驱动,赋能大湾区并辐射广大西南腹地、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实力。 地标的意义,已经远不止建筑本身,更强调产业和资源的导入。 可以想象,深圳世茂深港国际中心将吸引全国各地,包括港澳的人才在此办公、创业。更加巧合的是,世茂还是一家发源于香港的企业,在香港资源众多,可以大力吸引香港的资本、人才和管理。 借助大湾区宽松的创业环境、强大的政府扶持力度和完整的产业链,这里极有可能孵化出第二个、第三个甚至更多的与大疆和柔宇等比肩的独角兽企业。 现在是中兴、华为、腾讯所在的粤海街道对抗美国,未来,大运新城很有可能加入其中。 再借助坂雪岗的产业优势,以及附近国际大学园的科研优势,这里将成为大湾区乃至全国科技发展的主引擎。 未来,这个中国的“硅谷”,将用自己的科技实力对抗美国的科技封锁,并使中国在世界的芯片制造等高科技领域站稳脚跟。 同时,这些高科技企业会沿着珠江西江经济带,把生产车间搬到大湾区其他城市甚至广西、贵州等地,带动西南地区的发展。 也就是说,整个深港国际中心项目,不仅继承了世茂地标作品一如既往的最能打颜值——从主体超塔的运动感线条,到核心商业“街区+MALL”立体空间,再到结合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项目展示展示中心,足以看出世茂在项目设计与规划布局上的匠心。 同时,充分考虑产业之间、区域之间的融合,力求为大湾区献上一座力与美结合的城市封面作品。 到现在,想必大家已经看出来了:深圳世茂深港国际中心还是一个阵列式地标群,其产生的效应将数倍于单一地标,所有资源的聚集将会为地标群的繁华加冕。 此外,相较于国内众多地标群长时间、多主体开发,深港国际中心由世茂整体规划,统一建造。这在大湾区乃至全中国,都是非常罕见的。
以地标和综合体为载体,世茂在大湾区进行多次资源整合,将世界级的顶级资源倾注在大湾区: 科技方面,与商汤科技、云知声一道,以人工智能赋能城市发展。 金融方面,世茂已入股茂宸集团,致力于构建完善的金融生态系统。 一般来说,金融机构的服务范围并不仅仅局限于所在区域。在大湾区的金融机构,完全可以把业务发展到西南地区,帮助当地企业融资发展。 教育方面,世茂已为大湾区引入国际化教育资源哈罗礼德学校,落地深圳世茂深港国际中心。 国际知名教育资源的引入,也是吸引人才的利器。让全国乃至国际人才扎根大湾区,更好地从事科研创新工作,帮助中国扎实科技创新实力。 健康医疗方面,与新风天域、和睦家一起,提供最全面的康养、医疗服务…… 10座地标标注了大湾区发展硬核城市,也映射出大湾区城市融合梦想,并成为产业的链接器、资源的汇聚地、文化的交融处和人才的集合点。 如同弯弓搭箭的力量积蓄,成为大湾区发展模式引领全国开放发展的领头飞矢,成为大湾区一流实力走向世界竞争前列的时代强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