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病鱼瘦弱,体色发黑,飘浮在水面上,游动无力,不摄食。腹鳍基部充血,前腹部充血,前腹部膨大如球,剖开鱼体肠道充血。病情严重时肠道内聚集大量虫体肠壁变薄而脆,容易破裂。将要死亡的鱼在水面上打转,头部连续窜出水面,鱼体翻转,尾巴出现痉挛性颤动,随即下沉死亡。 【诊断】解剖鱼体,剖开肠道取出内容物。即可见的白色虫体。也可以制片用解剖镜或显微镜检查进一步确诊。 3.棘吻虫病的防治方法 【预防】 1.用生石灰200 PPm彻底清塘,也可用20PPm漂白粉清塘消毒,杀死虫卵和中间寄主介形虫。注意介形虫对敌百虫不敏感,用0.5ppm的晶体敌百虫不能将介形虫杀死,故此病不宜使用敌百虫。 2.严格隔离病鱼,切忌将已染病的水源再注入鱼池。 【治疗】 1.可用敌百虫口服治疗,按每公斤鱼每天0.3~0.5克晶体敌百虫拌饵投喂,连喂4至6天或每50万尾鱼种或50公斤鱼用晶体敌百虫15~20克,每天喂一次,连喂5至6天。也可以在每公斤饲料中拌入晶体敌百虫0.5克,制成颗粒饲料连喂4至5天。 2. 也可用四氯化碳治疗,每公斤鱼每天用0.6毫升四氯化碳拌饵投喂,连喂五至六天。 二.粘胞子虫病 我国淡水鱼中寄生粘孢子虫有一千多种,大多数种类都是少量寄生,不引起疾病;但有些种类则不同往往大量寄生并能引起严重的流行病。 粘孢子虫有椭圆形、纺锤形、长纺锤形等多种形状。大小也因种类而异,但都是由两片几丁质的壳片组成。两块壳片相接处称为缝线,有缝线的一面叫做缝面,又是称侧面,无缝线之面称为壳面,又叫正面。孢壳里包藏着极囊和孢质两部分。极囊的数目,因种类不同,有1~7个,最常见的为1~4个;极囊的排列位置大多数在孢子的前端,也有排在孢子的两端的,极囊里面有螺旋形的极丝。在胞质中共有六个细胞核,两个为壳瓣核,两个为极囊核,两个为胚核,胚核到孢子成熟时融合成一个所以成熟的孢子由五个细胞核组成。 成熟的孢子从病鱼的胞囊中散落到水中,被别的鱼吞食或粘附在鱼体上,受到鱼的某种刺激放出极丝,裂开壳瓣,里面的胚质变成小的变形虫状体,用伪足移动,慢慢钻到寄主的组织里,生长发育。这个过程变是粘孢子虫病的传染过程。 虫体钻进寄主的组织后,摄取寄主的营养长大,并开始反复分裂,形成越来越多的虫体,每个虫体都长成一个粘孢子虫。由于虫体的刺激,四周的组织分泌一层包膜将虫体包围。这就是常见的粘孢子虫胞囊。胞囊的形状和大小随种类而异。 粘孢子虫的种类多,寄生部位也不同。几乎鱼的各种器官、组织都可被粘孢子虫寄生。 【病原】 常见的种类有鲫鱼碘泡虫(主要寄生在鲫头后背部)、野鲤碘泡虫(主要寄生在鲮鱼体表和鲤鱼、鲫鱼的鳃上)、饼形碘泡虫(主要寄生在草鱼肠内和当年鲤鱼肌肉内)、鲢碘泡虫(主要寄生在白鲢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异形碘泡虫(主要寄生在鲢鳙鱼鳃上)、时珍粘体虫(寄生在白鲢各器官组织上)、异育银鲫粘体虫(主要寄生在异育银鲫鳃上)、鲮单极虫(主要寄生在鲤、鲫鱼、散鳞镜鲤等鳞下)、吉陶单极虫(主要寄生在散鳞镜鲤、鲤鱼等肠道内)。 【症状】 由于寄生部位不同病鱼的症状也不同。寄生在体表的碘泡虫形成白色瘤状胞囊,增加了鱼体的负担,影响鱼类活动及摄食,日益消瘦而死亡。寄生在鳃上影响呼吸。大量寄生也可使鱼致死。寄生在神经系统中的鲢碘泡虫病可引起鲢鱼疯狂病。寄生在肠道中,病鱼的腹部膨大,肠道中有大小的胞囊,这不但对肠粘膜造成严重损伤,而且破坏了消化吸收功能。严重时肠道梗阻,常导致大量死亡。 一般病鱼体色发黑,食欲减退,鱼体消瘦,大量感染时,可引起死亡。 【诊断】粘孢子虫寄生部位形成一个胞囊,当胞囊很大时,手摸患处很柔软,刺破胞囊内有乳白色粘性液体。涂片镜检可见大量孢子。 【预防】 由于粘孢子虫孢壳结构严密,药物很难渗入透进去,故凡已形成胞囊的粘孢子虫病,用药物治疗十分困难。所以要特别注意做好预防工作。 1.建立严格检疫制度,以减少鱼病的传播。 2.清除过多的淤泥,彻底清塘消毒。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其孢子的大量繁殖,减少此病的发生。 【治疗】 1.用生石灰200 PPm彻底清塘,可以杀灭淤泥中的孢子。可以减少该病的发生。 2.在秋季鱼种并塘时,采用500ppm的高锰酸钾浸浴30分钟,能杀灭60~70%的孢子。 3.在6月至9月,处于离体阶段的孢子,可用0.5 ppm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每15~20天一次,可降低感染率。 4.已形成胞囊后可服用甲苯咪唑或丙硫咪唑。每公斤饲料添加含量0.25毫克的片剂兽用甲苯咪唑20片。或丙硫咪唑原料药15毫克。可以缓解病情,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5.硫磺粉也可以用以治疗粘孢子虫病,每公斤饲料中添加硫磺粉50克。 6.中草药青蒿每一百公斤饲料添加青蒿粉500克,可应用在发病初期,当发生大量死亡时,疗效很不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