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是肉猪高效育肥生产的基本资源,优良品种具有高生产性能的潜力,是提高肉猪饲养经济效益的基础。那么,养殖户如何选择优良的肉猪品种,在饲养管理中又该怎样做好疾病预防工作,农科110专家、山西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焦福林为广大养殖户作详细讲解。 1.问:近年来我国从国外引进的优良肉猪品种有哪些?这些品种有何优良性能? 答:在我国常见的国外引进肉猪的优良品种有4种,即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猪、皮特兰猪。 大白猪,又称大约克夏猪,原产于英国北部的约克郡及其临近地区。体大,毛色全白,头长,颜面宽而呈中等凹陷,耳薄而大稍向前立,体躯伸展良好,胸深广,肋开张,背平直稍呈弓形,腹部紧,不下垂,后躯宽长。体格强健,生长快,繁殖性能较好,饲料报酬高,胴体瘦肉率高,屠宰率高,肉质良好。 长白猪产于丹麦。毛白色,浓密柔软,但不卷曲,头狭长,颜面直,耳大向前倾,颈部与肩部较轻,背腰长稍弓,腹部不下垂,体侧长深,臀部较宽稍倾斜,大腿丰圆充实。皮薄,骨细结实,外貌清秀。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屠宰率高,胴体品质好,膘薄而匀。 杜洛克猪产于美国。毛色红棕色、黄红色和红黑色等。耳中等大小半立略向前倾。颜面稍凹,体躯深广,四肢粗壮,肌肉丰满。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胴体瘦肉率高。 皮特兰猪原产于比利时。毛色灰白,夹杂着黑斑,有的还有部分红色,耳朵中等大小,向前倾,体躯宽而较短,肌肉特别发达。背膘薄,胴体瘦肉率特高。 2.问:我国地方优良肉猪品种有哪些? 答:我国地方优良猪种重点介绍太湖类猪。太湖猪产于长江下游太湖流域的沿江沿海地区。其中产于嘉定的称“梅山猪”,产于松江的称“枫泾猪”,产于嘉兴、平湖的称“嘉兴黑猪”,产于武进的称“焦溪猪”,产于靖江的称“礼士桥猪”,产于崇明、启东、海门一带的称“沙湖头猪”,此外还有其他一些类型猪,亦按产地或特点而命名,统称为太湖猪。 外貌和类型 太湖猪体格稍大,体质疏松。头大额宽,面侧微凹,额有皱纹。耳特大,近似三角形,厚软下垂。背腰宽而微凹,胸较深,腹大下垂,臀宽而倾斜,大腿欠丰满,后躯皮肤有皱褶,随身体肥度增加而逐渐消失。尾短,四肢稍高,卧系撒蹄。行动迟缓。全身被毛稀疏,毛色全黑或青灰色,梅山猪、枫泾猪和嘉兴黑猪则有四白脚,也有尾尖为白色的。乳头一般8~9对。 生产性能 性成熟早,产仔多(产仔性能位于全世界之首),生长慢,耐粗饲,沉积脂肪能力强,肉质好,色鲜红,嫩而多汁,美味可口。 3.问:当前严重威胁养猪业的主要疾病有哪些? 答:当前主要是猪瘟、口蹄疫、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猪伪狂犬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等疾病对养猪业构成的威胁较为严重。 4.问:猪瘟的临床症状有哪些?发生猪瘟该如何防治? 答: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对养猪业具有毁灭性打击的传染病。任何猪均可感染,一年四季流行。主要传播途径为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母猪感染后,经胎盘垂直感染胎儿。 临床症状 根据临床症状分最急性型、急性型、慢性型、温和型和繁殖障碍型。 最急性型:发病快,死亡率可达100%。 急性型:体温40~41℃稽留不退,两眼无神,低头站立,行动缓慢,尾巴下垂,嗜睡,发抖,扎堆;初期便秘,粪便中带血液或黏液,后期腹泻,粪便恶臭,呈灰黄色、褐色,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呕吐;眼角处有脓性分泌物,严重的黏着眼睛不能分开;皮肤有出血点或出血斑。 慢性型:严重腹泻、腹泻和便秘交替进行,粪便中带有黏液和血液;皮肤有大片的陈旧紫红色出血斑和坏死痂。 温和型:病情时好时坏,腹部皮肤严重,有时耳朵、尾巴和蹄部出现紫色斑。 繁殖障碍型:母猪流产,产弱仔、死胎,仔猪出生后第二天腹泻,病死率高。 病理变化 最急性型:病死快,无显著的病理变化。 急性型:病理变化典型,各组织器官有大小不等的多发性出血。淋巴结肿胀、外观紫色,切面呈红白相间的大理石样病变。肾脏色泽变淡,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表面出血点多似麻雀卵。脾脏边缘有出血性梗死(具有诊断价值)。胃底部黏膜可见出血性溃疡。膀胱黏膜有出血点。胸腔液增量,胸膜有出血点。心外膜、冠状沟和两侧纵沟及心内膜有出血点。扁桃体梗死、坏死、化脓。 慢性型:主要表现为坏死性肠炎,全身脏器有陈旧的出血斑点,回盲瓣以及大肠有钮扣状溃疡。 温和型:病理变化较轻微。 繁殖障碍型:流产,胎儿水肿,水牛头状,胸腹水增多,肾皮质有裂缝,心内膜炎。 防治方法 坚持自繁自养,如需引种,从非疫区引种,购入后要与健康的猪群隔离一个月,确认健康后方可进入生产区。 加强饲养管理,定期对猪舍及环境进行消毒。定期对猪群进行猪瘟抗体监测,适时进行免疫接种,淘汰猪瘟阳性猪,尤其要淘汰带毒种猪,培养健康的种猪群,切断传染源。 免疫接种是防治猪瘟的重要措施,使用的疫苗有组织苗和细胞苗。推荐免疫程序:仔猪出生20~25日龄首免,60~65日龄二免,种母猪产仔后20~25日龄免疫,种公猪每年春秋各免疫一次。 5.问:口蹄疫在临床上有哪些表现?该怎样防治? 答:口蹄疫对养殖业危害比较大。该病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共患的一种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传播途径主要有消化道、呼吸道、破损的皮肤、黏膜、眼结膜、人工授精等。 临床症状 蹄部及鼻盘、口腔黏膜、乳房等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和溃疡。初期发烧(40~42℃),精神不振,跛行,食欲不良或废绝,蹄壳变形或脱落,卧地不起。仔猪腹泻,病死率高,妊娠母猪流产。 病理变化 特征性的病变主要是蹄部、口腔、鼻盘和乳房出现水疱和溃疡。仔猪主要病变为心肌切面有白色或淡黄色斑点或条纹,俗称“虎斑心”。 防治方法 加强引种检疫,对猪舍及环境定期进行消毒。适时进行免疫接种,使抗体水平达到要求,切断传染源。 6.问:猪发生蓝耳病后临床症状上有哪些特点?如何防治? 答:蓝耳病学名为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新传染病。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发病率和病死率高,对养猪业的危害极大,是目前养猪业重点防范的疫病。猪是唯一宿主,各个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得病,但以怀孕母猪和哺乳仔猪最易感染。主要传播途径为接触传染和空气传播。 临床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