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都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找到活干,每天俺老两口能挣100多块呢!”这是鲁网记者在定陶区张湾镇湾子张村采访时,71岁老人姜秀梅对记者说的话,现如今她和老伴每月加起来能挣到3000多元。据悉,定陶区将电商扶贫作为全区扶贫的重点工作之一,电商让农村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定陶区残联积极响应“互联网+残疾人服务”的新模式,让残疾人创业当上了老板。 70岁古稀老人实现再就业 电商让农村迎来发展的春天 在张湾镇湾子张村东头的定陶正信工艺品厂里,工人们分工明确,正在加班加点地为天猫和京东的销售商们赶制网络订单。这是一处利用村头荒地建立起来的纯手工艺品作坊,整个作坊由造型区、抹腻子区、喷漆区、组装区四个区组成,每个区都有七八个农家妇女在紧张地工作,一天下来,每人收入在七八十元左右。 正信工艺品厂负责人杨俊红告诉记者,她干这个厂子已多年。当时,她和丈夫看到村里有人干壁挂加工很挣钱,于是也投资几十万元建起了这个工艺品厂。目前,正信工艺品厂共跟京东、淘宝等5家网上商城供货,主要为生产隔板、置物架等6个品牌。 去年双十一卖出了一万二千多个凳子,去年全年总共销售了30多万个凳子。目前该工厂的板凳销售量占网上销售份额的80%。据杨俊红的丈夫李红利介绍,就现在的销售情况来看,今年他们的销量将会增加。 随着厂里订单的不断增加,工人也是越招越多,让周边村不方便外出打工的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在厂房里,记者看到了一位老人正在忙碌着,记者采访获悉,她叫姜秀美今年71岁,她和老伴在该厂工作已经一年多了,俩人每天的收入有100多元,一月3000多元。 “累了就不干,热了就歇会,想干就干,不想干就回家歇着,干一点有一点的钱。”姜秀美老人说,比较随便的工作时间令她非常高兴,她以前怎么也没有想到,都70多岁了,还能挣钱。而在不远处,姜秀美68岁的老伴正在忙着切割木料。 据了解,正信工艺品厂现有职工40多人,其中有10多人为贫困家庭,该厂的运转使得一些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月工资能拿到2000多元。现如今的李红利、杨俊红夫妇正打算扩建厂房,在壮大产业的同时,从而吸纳更多贫困村民就业。 残疾人走出家门创业当老板 “互联网+残疾人服务”获“点赞” 张大壮是一位残疾人,去年,定陶区残联联系到了他,从此他便开始学习电商,利用电商进行创业,开起了网店,销售的都是当地粉皮、粉条、山药等土特产,政府给了他技术与政策性帮助,从产品拍摄,到店铺的运营,政府提供了他办公设施,现在他的网店一个月能收入3000至4000元。“我现在要不断的学习,这样未来可以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创业致富,脱离贫困。”张大壮满怀自信得说到。 家住定陶区仿山镇的李丛记从2008年开始,生产女棉衣、皮衣、演出服饰等服装,服装主要销往苏州、武汉、广州等地。创业前,他和其他人一样四处找工作。 李丛记说,之前他找工作时受到了不少歧视,工厂不愿招收他。后来,他决定自己创业,定陶区残联给他做了许多铺垫,帮助他创业,现在他的工厂运转良好,目前,工厂内有40多个工人,其中20多个是残疾人,如今李丛记工厂的各方面已经逐步完善。 “别人能做的,我为什么做不了。”李丛记一直用这一句话激励着自己,2010年,因身体挫折,加上生意不太景气,他曾经打退堂鼓想放弃自己的工厂,区残联的工作人员多次去他家里找他谈话,鼓励他,最终他才坚持下来。 窗明几净,室内整洁,几乎没有任何声音。这就是记者对赵建永陶艺工作室的第一感觉,1988年出生的聋哑人赵建永大专毕业后,决定为家乡人民做些贡献,谢绝老师的再三挽留,回到定陶老家。 随后,定陶区残联扶持聋哑残疾人赵建永1.2万元,帮助其购买陶艺制作所需的拉坯机、罐等设备,并在电商基地内投资10万元帮助赵建永成立陶艺工作室,其妻子牛香玉成立剪纸工作室,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特长的同时,教授部分残疾人学习陶艺、剪纸技能,实现就业脱贫,赵建永陶艺作品也多次在国家、省、市工艺品大赛中荣获金奖、银奖。 据悉,定陶区残联积极响应“互联网+残疾人服务”新模式。目前,定陶区残疾人电商基地有授课老师8名,专家2名。课程主要涉及淘宝开店、网销营销、店铺装修、创业课等共性内容,使学员对电子商务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并初步学会网上开店的操作。自2015年开展电商培训以来,通过培训,帮助残疾人成功开设网店41家,有75名残疾人通过就业和自主创业,实现了脱贫致富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