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这样关于扶贫就业基地建设的事情,都被张东征详细地记录在笔记本里面。 位于台前县东部的打渔陈镇,即使本地人提起来,首先提到的就是“穷”。因此,打渔陈镇和台前县另外两个乡镇一起,被当地人形象地称为贫穷的“东三乡”。 “‘贫困乡’的帽子戴了这么多年,必须摘掉。”今年5月20日,随县考察团外出考察扶贫工作回来后,张东征在笔记本上给自己立下“军令状”的同时,更是紧急召开班子扩大会,就产业扶贫就业基地建设进行研讨和部署。 一番唇枪舌战后,采取“基地+贫困户”模式,倾力打造产业扶贫就业基地,加快形成覆盖贫困乡村的就业增收网络,成为打渔陈镇干部职工的共识。 共识形成了,干劲自然就足了。短短3天时间,辖区各村有没有用工20人以上的企业,企业都是什么类型,产品销售怎么样,企业负责人有没有扩大规模的打算,一系列事关产业扶贫就业基地建设的事项都被摸排清楚,并一一记录在张东征的笔记本里,更被他记在了心里。 “家底”摸清后,打渔陈镇把产业扶贫的重点放在了服装加工、汽车配件制造等劳动密集型项目上,并要求用1个月的时间完成扶贫就业基地的建设任务。时间之紧,任务之重,让镇上的干部职工个个拧紧了干事创业“发条”,一致表示要在产业扶贫中干出样子来。 “一个刚学会开车的女同志,为了扶贫就业基地建设,冒着车辆剐蹭的风险,天天独自开车下乡入村。扪心自问,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这是张东征6月15日深夜在笔记本上写下的一段话。虽然已经过去了两个月的时间,张东征回忆起这件事情,至今仍感慨万分。 原来,在打渔陈镇扶贫就业基地建设过程中,刚从其他乡调过来的副镇长李玉凤负责对此项工作进展情况的督导和汇总。由于刚拿到驾驶证,车技尚不熟练,李玉凤平时就是在路况比较好的路段上开开车。然而,全新的工作岗位要求李玉凤必须每天到扶贫就业基地转一转、看一看。“走直线没事,就怕拐胡同时把车蹭了。”独自开车下乡的第一天,李玉凤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中,蹭车成了李玉凤的“家常便饭”,但换来的却是一个个标准化生产车间相继拔地而起。 随着时间推移,从张东征的笔记本里传出的喜讯越来越多,比如奥玺诺服饰扶贫就业基地竣工投产,比如晨晨服饰扶贫就业基地竣工投产……截至目前,打渔陈镇已新建扶贫就业基地7个,包装提升扶贫就业基地9个,吸纳就业1420人,其中贫困户占667人。 “开头差强人意,但如何把这样一股势头保持下去,需要我们进一步拓宽视野,进一步拼搏进取。不到终点,一切都是零。”面对来之不易的成绩,张东征给自己泼了盆冷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