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园文化的教育功能很早就被人们所应用。小说、电影及电视中,时常在“剧情”需要的时候,把交织缠绕的矛盾放到墓地解决;剧中的主人翁时常在墓前反省,实际上是在接受“死者”的教育。这种情况,被我国著名思想家于光远称之为“生者与死者的对话”。
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家,他的“星云假说”,即关于“目前的所有天体都是从旋转的星云团产生”的学说,被恩格斯称之为“哥白尼以来天文学取得的最大进步”,动摇了“自然界在时间上没有任何历史”的形而上学观念,使上帝的“第一推动力”变得没有必要,它为马克思主义辩证运动和发展的自然观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康德的“星云假说”,与能量守恒和不灭定律、细胞学说一起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创立发挥了重要作用。 康德作为天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实践理性批判》等著作,该书中的一段话,写在他的墓碑上:“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定律”。这段话影响十分深远。好的碑文是一篇优秀的教材,让人深思、回味,给人以启发。墓地的碑文常给人们以深深的教育。 记者了解到,上述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两点启示:一是,墓园可以也应该成为开展教育的一个重要场所;二是,社会要把凸现教育功能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历时如此之长,空间跨度如此之大,足以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既然公墓有着这种“跨越时空”特征的教育功能,其影响的层次又是如此之深刻,那末,我们就应该自觉性地将这种教育功能加以凸现出来,而不是相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