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一直热传的最新版小学语文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课本,终于亮相在新同学和老师们面前。教育部2016年审定,由人教出版社出版。而全国大多数使用人教版的中小学语文课程都要使用。 小学一年级: 难度降低、更趋儿童化 拿着新语文教材,它的“长相”变了,似乎比原来更显胖烁,16开版更显疏朗清新,版面色彩艳丽,画面活泼。 去年参加全国新版教材试教的桃花岭小学教师胡春蕾告诉记者,与老教材相比最大变化是先识字再学拼音。先学“天地人”,再学“a/o/e”降低识字量(由旧版的400个减少到新版的300个),提倡阅读教育(设置“快乐阅读吧”和“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强调口语交际(口语表达更强调“交往”“参与”)、替换过半课文(增加《秋天到了》《小蜗牛》等充满童趣、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课文)。 她说,新教材难度降低,考虑幼小衔接,更利于孩子适应小学生活。注重语文素养综合能力的提升,删除了一些生硬说教的选文,选入许多儿童诗歌和儿童文学,并增加了传统文化篇目。 初中一年级: 重视传统、强调延伸阅读 此次初一新教材修订率达50%,新教材的每个单元都设有古诗文等传统文化篇目。此外,新教材正式将“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系,加强了“课外阅读延伸”和“名著选读”。古诗文的比例由以往的三分之一增加到二分之一左右。除了篇幅增加,体裁也更加多样,纵观初中新教材,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 据了解,七年级语文教材曾在2013年进行过一次修订,2013年修订时删掉的《纪念白求恩》一文,又重新回到了2016年新版课本内。而原来的《紫藤萝瀑布》等部分篇目则被删除。 教材改革回归教育规律 胡春蕾表示,原来的教学方式中,一年级要在入学第一个月学完拼音,这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因为拼音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少,又是字母,学起来枯燥无味。修改后的教材体现识字的重要性,而拼音却是学习识字的拐杖。同时老教材在选文上存在着许多问题。新课标几经修订,教材却是在2001年修订后,沿用至今,不能适应新课标的变化。她认为,教育改革要遵循教育规律,先认字再学拼音的小小变化,将公众的关注视线拉回到教育规律上来。 市教科院初中语文教研员李祖贵认为,从初一新教材的变化来看,此次改革的背后,承载的是回归经典阅读,重视厚积薄发,强调向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关注个人终生发展的理念。这也反映了语文学习的本质——点滴积累,方能水到渠成。面对新教材改革,在初中语文学习中,不应刻意追求分数,不过分强调应试,而应该更关注素养,更重视积淀;而语文应试能力的提高,则是语文素养点滴积累后水到渠成的结果。 李祖贵认为,小学语文主要是广读名著,扎实根基,素养深植;初中阶段语文的主要学习传统文化,分析经典,并引导学生领略人类文化在不同时空的发展演变,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民族情怀。 扫码“大楚宜昌”,了解本地最新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