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创新驱动发展 科技引领未来 呼和浩特市科创中心 和林格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内蒙古自治区国家大学科技园 土左旗香岛现代(光伏)农业产业园 和林信息园 赛科星公司培育的克隆牛 中石油呼市石化公司500万吨炼油项目 伊利集团母乳库实验室 赛罕区都市现代农业园区 围绕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和首府“两个一流、三个建设、两个率先”目标,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契机,我市(呼和浩特市)坚持高效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坚持创新发展,坚持开放发展,不断加强政策引导、不断加大科技投入。通过人才的培养引进,区域的协同创新,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为推动首府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市连续通过国家科技进步考核,在自治区盟市科技进步评价中持续保持全区首位。“十二五”期间,全市两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6项科技成果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奖;226项科技成果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全市吸纳区内外技术4806项,吸纳技术投入资金323.2亿元;技术合同输出共计1699项,合同成交额共计109.6亿元。截至目前,全市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379件,占自治区有效发明专利的45.2%,居自治区首位;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数4.6件,是自治区平均水平的3.69倍。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家、国家级农业科技园1家、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1家、国家级特色产业化基地1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8家、各类研发机构231家。我市先后被认定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国家第二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正在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 我市传统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围绕乳业、电力、生物及新能源产业形成一批技术水平高、经济规模大、增长速度快的产业链条。农牧业领域的科技创新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以科技特派员为重要力量在全市开展科技创业和服务,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社会科技事业的创新有效保障和改善了民生,加强了社会管理。专利申请和授权量、技术成果交易成交额均居自治区首位,极大彰显了首府的科技创新活力。科技创新工作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完善科技政策体系 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十二五”期间,在科教兴国战略结合依法治国理念的指导思想下,我市高度重视科技政策法规体系建设,通过一系列科技政策和法规颁布实施,使科技工作有法可依,科技政策法规体系日趋完善,成为指导科技工作依法行政、创建创新型城市的重要制度保证。 “十二五”期间,我市先后修订、制定出台了《呼和浩特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呼和浩特市专利费用资助及奖励办法》《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若干意见的通知》《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特别是2014年10月,我市颁布实施了《呼和浩特市科技进步促进条例》,首次以立法的形式加强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在科技经费投入、创新载体平台扶持、技术研发、产业支持、科技人才引进激励、科技项目管理、科普宣传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规范,强化了政策导向作用,建立了科技进步的法律保障机制。 加大科技投入 强化资金保障 “十二五”期间,三级政府累计投入我市的科技项目经费107214.4万元,是“十一五”期间投入(34974万元)的3.07倍;实施科技项目1010项,是“十一五”期间的1.47倍。共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科技经费56747.4万元,项目426项,分别是“十一五”期间的3.04和1.40倍;市本级投入科技项目经费50467万元,实施科技项目584项,分别是“十一五”期间的3.09和1.52倍。市本级财政科技经费预算年均增长11.2%。全社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了0.83%(2014年),企业R&D经费投入占全社会R&D经费投入总量的86.3%。市本级财政科技经费预算占本级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31615万元)的3.54%,占当年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2%。高新技术企业每年研发经费投入占企业销售额的4%以上,规模以上企业每年研发经费总投入达到年销售额的3%以上。 建设平台载体 提升创新能力 “十二五”以来,我市科技创新环境全面优化,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建成金山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家、和林格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家、国家级托克托生物发酵特色产业化基地1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家、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1家;建成自治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1家、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家、自治区科技企业孵化器9家、自治区众创空间试点16家、自治区众创空间试点培育基地单位8家、自治区农业科技园区和特色产业化基地7家。建成各级各类研发机构共计231个,其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7个、企业研究开发中心136个、企业技术中心27个、重点实验室9个、自治区新型科技研究开发机构6个、院士专家工作站6个。 大力发展高新科技 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