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58,打造新闻资讯第一网!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房产家居

热门关键词: as  骗锟斤拷  1111  xxx  骗子

德州应下大力承接京津科技辐射 加快推动转型升级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华北互联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8-23
摘要:前不久召开的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创新驱动已成为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

前不久召开的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科技创新受到全所未有的重视,《实施意见》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第一资源、第一生产力,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靠创新激活内生动力、推动转型升级,实现产业中高端、发展中高速。为此,本报记者对我市科技工作进行了采访和调查。

创新驱动成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引擎和关键环节

我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先后制定实施科技创新和招引人才系列政策及配套政策,特别是《德州市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人才支撑计划》,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截至目前,全市共引进院士49名、千人计划专家36名、泰山学者43名。

中科院山东综合技术转化中心德州中心、教育部科技创新中心德州中心等一批“国字号”技术转移转化机构落户我市。全市共对接大院大所219家、院士专家438名,推介科技成果1377项,转化266项,664家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德州高新区晋升国家级,创建全国第4家国家引智试验区,德州农高区升级“国家队”,建设山东技术转移转化中心、齐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等一大批创新创业平台。全市建设院士工作站11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6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15个,各类孵化器43家,孵化面积近百万平方米,进一步提升了创新资源的承载吸纳能力。

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4.25%,增幅列全省第2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较年初增长1.28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2位;高新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4.2%,位居全省首位。今年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1350亿元,同比增长11%。

创新驱动已成为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重要引擎和关键环节。

经费不足、人才紧缺、支撑薄弱等问题依然突出

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复杂形势,我市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上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创新能力不足。截至2015年底,全市拥有省级以上企业创新平台215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7.33%;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21家,占全省总数的3.1%。全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62件,较全省低3.28件。

人才资源紧缺。全市全日制本科院校和省级以上科研机构仅有2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6人,占全省的2.36%;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专家19人,占全省的1.46%。

产业层次不高。 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虽有较大增幅,但占比仍比全省低4.6个百分点;传统产业占比大,新兴产业刚起步,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年收入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不足20%,且大多处于垂直分工体系的底层和价值链低端,产业链条短、规模小、布局散,对结构优化、产业升级的带动作用不够。

金融支撑薄弱。科技成长型企业增信手段不足,信用贷款和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质押渠道不畅;仅7个县市区设立了政策性担保公司,政策性重点企业转贷基金、专项担保基金、科技型企业担保专营机构等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工具尚属空白。

激发企业动力,搭建创新平台,承接京津辐射,更好协同创新

从全国来看,一些先行地区的经济发展已步入以创新为重要支撑的新常态。我市2001到2012年GDP增速保持在12%以上,2005年达到最高点17.2%。 2013年全市GDP增速回落至11.2%, 2015年落至7.6%,为2001年以来的最低值。下行压力持续倒逼,德州经济发展已处于拐点上,要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依靠创新,突破口在工业,工业发展靠转型升级,转型升级靠技术、靠资金、靠人才、靠政策。

面对创新资源匮乏、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德州的创新驱动发展唯有大力实施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战略,即从企业技术需求出发,抢抓外部创新资源,依托创新型金融体系做支撑,打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车间的新通道,使科技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德州实体经济发展。

加强多领域对接合作,提升协同创新水平。着眼京津地区,深入开展招研引学、招才引智活动,强化与高校、科研机构、专家人才的对接合作。进一步完善校地、校企技术联合攻关、人才联合培养等创新模式,创新飞地经济、人才租赁等用才机制,加快建设区域人才、技术、成果集散枢纽,促进区域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着力打造德州“1小时创新圈”“1小时人才圈” 。

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提高集聚承载能力。按照“一区多园”模式抓好德州高新区建设,推动德州生态科技城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纳入德州高新区规划范围,把高新区培育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摇篮;推动德州高新区享受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税收优惠、股权激励等相关政策。高标准规划建设以应用技术研究院为核心的“德州创新谷”,全力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区域性、专业性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引导企业用好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积极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联合国内外“高精尖”产业领军人才、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资源,形成一批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德州应下大力承接京津科技辐射 加快推动转型升级

责任编辑:采集侠
var jiathis_config = {data_track_clickback:'true'};

中国房产家居网

新闻由机器选取每5分钟自动更新

QQ:838869911 邮箱:8388699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