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租赁风再起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华北互联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9-04
摘要:四川日报电子版
多重背景叠加,政策释放利好 深阅读 □本报记者 熊筱伟 于清拒绝了一笔来自北京的1亿元投资。 “想控股的都不谈,让外行指导内行,太累了。”6月8日,在摆满字画、古典家具的办公室里,这位四川满城房地产经纪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不急不慢地咂了口茶,直接用微信回复了对方。此前一年间,他已将3家风投“礼送出门”。 这一年,于清见识的不只是风投。解决居民住房、房产去库存、地产商转型等多重宏观背景叠加,让住房租赁业被迅速“点燃”,雷军、王石等商界大佬纷纷介入。6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更是再添一把火。 住房租赁,由冷变热,甚至成为风口。 风再起 商界大佬携资本蜂拥而来 “站在台风口,猪都能飞”这句流行于IT业的玩笑,如今也挂在住房租赁业人士嘴边。过去一年,投资者踏破门槛。但再往前的9年间,于清从没见过投资者。 2006年,攥着从牙缝里抠出的8万元,他在成都租下民房装修后对外出租,收了租金再扩大经营……从几套房到1万套房,企业“滚雪球”般从小到大,这是业内惯常的发展路径。 “大企业(过去)基本没干这个的,没啥利润。”于清说,省内租房回报率普遍处于低水平——以成都二环边一套44平方米住房为例,购买并装修耗资约45万元,若无空置,年租金1.8万元,年回报率4%,略高于银行5年期定期存款收益。 这似乎很难解释商界大佬们的热忱。继雷军1亿元入股长租公寓品牌YOU+后,去年万科推出“万科驿”长租公寓,平安集团斥资6亿元补贴在线租房APP“安安租”,如家则联手红杉资本推出“逗号公寓”…… 资本为何大量涌入“低回报”行业? “情况有变化。”杜鸣房地产评估(北京)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总经理张志伟说,从需求看,伴随城镇化进程,购买力较弱的新市民、年轻人等群体租房需求不断增长;从供给看,房源充足,仅成都市每年新销售的约24万套商品住宅中,就有约52%为投资性购房;此外,回报率虽低,但呈走高趋势,优客逸家提供数据显示,以成都为例,近6年住房租赁价格指数增幅达107%。 另一项红利,来自政府支持。在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化解房地产库存等背景下,5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将支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作为重要议题;6月3日《意见》在解决行业“顽疾”——如明确商业用房可改为租赁住房,水电气按居民标准执行等同时,给予企业税收、金融、供地等方面优惠。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是国家将大力扶持住房租赁业的序幕。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我省将出台相关文件贯彻《意见》内容。 业内估计,5年内全国房屋租赁市场规模将超过5万亿元,是目前一倍以上。目前住房租赁市场没有上市企业,未来或将出现5到10家上市企业共存局面。 风来时 小中介担忧生存空间被挤压 乔欣(化名)在店门前的招牌上注明“桂王桥店”——其实他就只有这么一家中介店,招牌下的两扇玻璃幕墙贴满了房屋招租信息。6月4日,他从电脑上看到国家扶持住房租赁业的新闻。其中“提高租房租赁企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一句让乔欣有些不快,“该不会又要清理小中介了嘛?”他嘟囔着。 乔欣所在的成都市桂王桥南街不长,却有3家租房小中介机构。业内人士透露,成都市可供租赁房屋约100万套,多数由房东个人通过中介机构出租。而绝大多数中介机构又是像这样规模以下的企业,“一两间铺面的‘夫妻店’大量存在。” 机构虽小,却让其他企业倍感压力。 乔欣介绍,通过小中介租房,在实际操作中,无论租客、房东还是中介,都不用纳税。优客逸家总经理杨鹏也表示,由于许多中介提供了避税渠道,房东不缴税已成惯例,这使《意见》对企业6%增值税税率的优惠政策难以落地。“比如2000元租下一套房,装修后2200元租出去。企业本来只应就增值的200元缴税,但房东不缴税、不提供增值税抵扣所需发票,企业就只有按2200元缴税。”住房租赁企业为此每套房每月多缴100多元的税,恰好挤掉利润空间。此外因缺乏监管,小中介手中房源还面临N+2、N+3(群租房中擅自将客厅改为2/3间房,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 杨鹏建议,相关部门应推动房屋租赁备案登记平台建设,实行租赁企业认证和租赁房产备案,从而规范行业缴税、改造等行为;同时从建设安全、建筑质量、改造方案等方面提出相应标准——而这,将使小中介丧失“固有优势”。 对此成都市相关部门表示,将通过管理下沉等方式,强力推广房屋租赁备案登记。“小中介要么遵守游戏规则,要么被兼并、被清除出场。”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跟风走 进入存量时代的房产商很纠结 《意见》提出,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展住房租赁业务。省内房地产商态度如何?记者就此辗转联系万科、蓝光、保利、华润、金科5家在川房地产企业,除金科外,均婉拒了采访。 成都金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公司和四川果果生活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将一商业楼盘中的6层楼用于出租运营,“对我们来说,租赁获利是为吸引投资者,最终目的还是(销售)走量。”他拒绝透露更多关于住房租赁业务的信息。 记者侧面从优客逸家、满城、如米、米友、果果5家省内住房租赁企业得到的消息,却是多家房产商主动在与之对接,提出合作方式包括入股、项目合作、收购等。 对此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是否涉足住房租赁业务,房产商很纠结。 一方面,全国房地产正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10年前,成都市新房和二手房交易规模比是9:1,如今是1:1。”该知情人士说,随着未来新开发项目越来越少,房产商“需要为下个10年买船票”。万科即公开表示转向城市配套服务商,SOHO中国亦宣布从“销售”向“自持”物业出租转型。但另一方面,转型占用投资房产的资金,“耽误”挣钱。目前我省商品房销售周期约12个月,库存问题并不突出。而省内房地产开发全投资利润率达20%以上,回报远高于住房租赁业务。 怎么涉足,也在纠结。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就与住房租赁企业合作问题,省内一知名房产商内部分为两派。一派认为,房产商拥有物业资源、融资渠道等优势,完全可自立门户;另一派则认为,房产商应投资住房租赁企业,把物业等资源开放给其使用,运营交给后者负责。杨鹏认为,在雄厚资本支持下,更多房产商会选择前者。但他表示,后者模式相对成熟,会少走弯路。 风口上 烧钱的住房租赁企业能否多挣钱 住房租赁企业,在《意见》中明确为住房租赁市场供应主体之一。对这一新兴概念,至今仍无准确定义。“一般认为,就是有一定规模的、购买或租赁住房后进行出租运营的企业。”一位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这类企业在工商部门多注册为科技公司、房产经纪公司或物业服务公司,成都目前约有10家,多成立于近5年。 住房租赁企业该如何发展?6月7日,一次座谈会上,于清和优客逸家负责人殷振华的观点相左。“对(我们)企业,顾客喜欢,因为服务专业;政府喜欢,因为解决就业;股东不喜欢,因为老‘烧钱’。”殷振华笑言,做住房租赁业,最终是做“覆盖百万客户的、到家的服务网络”平台。为此不惜亏钱迅速扩张,从而掌握更多租户。“当业务达到一定规模,我们就具备做O2O的基础。”他说,届时将作为平台运营商,引入线下保洁、美甲美发、送餐等商家并从中获利。“未来方向是腾讯、京东那样的(线上)技术公司。” 于清对此并不认同。在他看来,专注线上和延伸服务是舍本逐末。“线上业务可以合作,但核心还是线下服务团队建设和成本控制。”对出租房单体利润,他认为,若亏本宁可不租。 话虽如此,但没有人放弃规模扩张。满城提出5年间运营房屋数要从1万套增加到10万套;优客逸家则明确今年内运营间数要从2万间增加到10万间,明年要达到50万间。“目前住房租赁市场是蓝海,但不会‘蓝’太久。”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多方介入下,行业必将变盘。 本报制图/卢浩
|
var jiathis_config = {data_track_clickback:'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