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为进一步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十三五”期间,郎溪县将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以人为本、统筹兼顾,量力而行、雪中送炭,突出绩效、共建共享”的原则,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加快补齐民生短板,着力建设民生共享型财政,切实提高民生保障的层次和水平,描绘更加绚丽的“民生蓝图”。
原标题:坚持民生优先 建设“幸福郎溪” 驰而不息抓民生,郎川河畔万民安。郎溪县近年牢固树立抓民生就是抓发展的理念,不断完善横向和纵向推进机制,积极构筑规范有序的工作体系,有计划、分步骤地破解贫困群众生活难、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等民生问题,五年累计投入民生工程项目财政资金17.99亿元,其中县级配套资金3.09亿元,资金投入年均增长18.92%,连续五年位居宣城市民生工程组织实施工作先进县区行列,2014年被评为 “全省民生工程绩效评价先进县”。 “十二五”以来,郎溪县把改善民生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工作,县委、县政府每年都要召开高规格的全县民生工程工作会议,向全县印发实施民生工程规范性文件,及时调整和充实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同时,通过健全民生工程纵向和横向推进机制,巩固了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民生办牵头协调、部门负责实施、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为确保民生资金用在刀刃上,郎溪县狠抓资金保障监管,及时修订民生工程资金管理办法,通过加强专户管理、坚持社会化发放、加强监督检查等措施,对资金运行全程监控,确保资金使用效益和安全。为解决工程类项目后期管护问题,该县出台《郎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民生工程建后管养工作机制的意见》,遵循财权事权相统一、“属地管理”和“谁投资、谁受益、谁负担,谁使用、谁维护”的原则,进一步明确责任,力推督查考核,真正把民生工程办成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民生实事一件件,抓好做实最关键。在民生工程实施过程中,郎溪县突出社保、教育和就业等重点领域,建立和完善包括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五保户供养、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等在内的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总覆盖人口由2010年的 1.65万人增加到 12.55万人,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户分散供养年均标准分别由2010年的1020元、1200元增加到 2015年的 2520元、3360元,建设4216套保障性住房,改扩建9所农村敬老院和6个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完成了7587户农村危房改造工程。 该县通过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共投入10334万元用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保障,免除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共向10365名农村家庭困难寄宿生发放生活费558万元;实行中职和普高困难学生资助制度,发放助学金和免除学费共2296.5万元;实施校舍安全工程,投入6643万元新建校舍29603平方米、加固校舍116076平方米;加强乡镇公办幼儿园建设,新建乡镇公办幼儿园3所、改扩建乡镇公办幼儿园3所,在全县36个农村中小学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公共教育环境进一步得到有效改善。 该县大力组织实施就业技能培训,积极购买开发公益性岗位,开发就业见习岗位,稳定提供高校毕业生基层特定岗位。共有21532人接受了新型农民培训和就业技能培训,购买公益性岗位404个,开发就业见习岗位189个,稳定提供高校毕业生基层特定岗位50个;全县共有357.8万亩水稻、小麦、油菜等农作物和24046头能繁母猪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共理赔参保农户补偿金2086.5万元,有效降低了农业风险,稳定和保障了农民收入。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为进一步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十三五”期间,郎溪县将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以人为本、统筹兼顾,量力而行、雪中送炭,突出绩效、共建共享”的原则,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加快补齐民生短板,着力建设民生共享型财政,切实提高民生保障的层次和水平,描绘更加绚丽的“民生蓝图”。 一方面,积极融入规划格局,将民生工程谋划纳入全县“十三五”总体规划,建立与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相适应的民生工程长效工作机制,做好与扶贫攻坚、城乡规划、三农问题、社会保障、均衡教育、公共卫生、文化体育和生态环境等建设体系的无缝对接。同时,健全完善民生政策,树立“花钱买机制”的理念,积极参与全县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政策制定和顶层设计,着力解决制度空白区等问题,注重倾听群众意见,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群众参与率,形成全民共建共享民生工程的良好氛围。 另一方面,该县将继续强化资金保障,努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将新增财力向民生工程倾斜,千方百计筹集资金,确保民生工程配套资金及时足额落实到位。同时,加大资金拨付力度,开辟民生工程资金拨付“绿色通道”,加快支出进度;加强日常工作管理,积极做好民生工程资金档案整理归档工作,做到随时整理随时归档,不断促进民生工作规范化建设。 (王敏 吕攀峰 张敬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