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走访发现,这拨生育高峰催热了月嫂市场,不仅“优质月嫂”供不应求,不少家庭甚至提前3个月预订月嫂。随着月嫂走俏,也吸引了更多人参加技能培训,加入月嫂行列。(3月30日《宜春日报·月都早刊》) 月嫂的职业前景看好,无外乎两点:一方面是岗位让渡。现在的年轻父母越来越注重科学孕产,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科学育婴知识,再加上家务事大多被越俎代庖,对孩子抚养往往手足无措,只好请人“代劳”。另一方面是认知错误。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有一种倾向,认为带小孩“低人一等”而对育婴知识少人问津,再加上市场刚性需求日益增加,出现供不应求则是必然。 月嫂行业异军突起,蕴含着“民生经济学”。只要供求双方信息对称、服务对等,对此不必大惊小怪。事实上,只有让月嫂的劳动价值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可和体现,从事这个职业的人才会多起来,甚至是大学毕业生也会加入到这个行业中来。 应看到,照顾婴儿与产妇也是一门学问,是一项技术活。月嫂不仅需要良好的职业道德,更需要懂得医学常识。可当下而言,月嫂素质良莠不齐、家政市场混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少人上岗仅凭一张培训证和一张健康证,并不具备应有的职业技能,而所谓的头衔也大多由家政公司“自说自话”,缺乏科学正规的评价体系。 今年2月1日起实施的《家政服务母婴生活护理服务质量规范》、《家政服务机构等级划分及评定》,对母婴生活护理服务质量和家政服务机构划分进行了规范与界定,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凭感觉”选择月嫂的模式,也可以促进家政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于此而言,规范和提升月嫂素质,是家政行业转型升级、理性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方面,政府职能部门应通过技能培训、岗位练兵等,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护理能力;另一方面,加强行业监管必不可少,应把重心放到资质审核、严打市场失范等方面,从而倒逼月嫂行业来一次涅公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