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国家政策真好,前段时间,我家小儿子得了紫癜病要换双肾,正当我们全家一筹莫展的时候,乡上村上的干部不但自掏腰包给我们凑钱,还借助国家的各种惠民政策让我们的医疗费得到了解决,今年大儿子考上了马尔康民族师范学校,对口帮扶我们的市教育局又负责了儿子的全部学费。”含着热泪的马尔康市白湾乡英古村村民若玛松拉着笔者的手激动地说道。笔者了解到,该市坚持把扶贫、脱贫工作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在找准对象的基础上,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提高发展能力为核心,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入手,结合各村各户的实际情况,不仅带领群众实行产业转型发展来增收致富,更是以长远的眼光着力帮助群众解决就学、就医、就业难题。 “读书难”不再困扰贫困家庭的孩子 读书,是寒门学子的渴盼;贫穷,是寒门学子的软肋。 近年来,为了让贫困孩子读上书,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马尔康市积极整合教育、扶贫等资源,多措并举着力解决困难学生就学难问题,各项措施、各项政策的相继实施让寒门学子在求学路上少了些经济负担,多了些温暖相伴,也让“扶贫扶智”多了一份实在、一份期待,让“读书难”不再困扰穷人家庭的孩子。 “市级财政每年预算安排150万元作为助学资金,今年很多考上大中专院校的贫困学生得知这个消息后都喜出望外。”该市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米正权一边查看正在申请助学金的学生情况一边对笔者说。据悉,该市市委、市政府为资助困难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避免学生因经济困难而失学,于8月24日,正式出台了《马尔康市助学基金管理办法》。该办法明确了资金来源、资助对象、助学标准、审批流程、监督管理等将秉持学生自愿申请、一学年一补助、逐级审核把关,注重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米正权说:“这笔助学资金中职中专学生能享受每学年1000元、高职大专学生每学年1500元、本科学生每学年2000元的资助,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还可增加每学年500元,如果家庭特别困难属于特殊情况的将会视情况给予特殊资助。”目前,该管理办法正在按程序运作,受益学生预计将达到1000人左右。 近年来,马尔康市助学贷款也为该市的悻悻学子铺设了就学路上的绿色大道。笔者了解到,该市松岗镇七里村的八滚同学品学兼优,但父母都因疾病缠身,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正当他即将陷入辍学困境的时候,马尔康市教育局替他申请了“国开行助学贷款”,八滚在助学贷款的帮助下顺利进入了四川文理学院就读。 “妻子常年生病,全家仅靠我一个人的微薄工资生活,去年三个孩子同时考上大学,高额学费让我不知所措,后来为三个孩子办理了助学贷款,孩子们才顺利入学。”该市市中学教师陈和平如是说。笔者在该市教育部门了解到,马尔康市2013年启动了助学贷款,成立了学生资助中心,2015年全市办理助学贷款67人,贷款金额52.3万元;今年办理助学贷款73人,贷款金额约58万元,正是因为这些惠民政策,一笔笔助学贷款让贫寒学子的命运从此得以改变。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是脱贫的智力支撑。下一步,我们将努力发展贫困村学前教育工作,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学生进行‘精准’扶贫,对困难家庭教职工给予帮助帮扶,在脱贫攻坚的路上,确保孩子们能读书、有书读、不落下任何一名贫困家庭的孩子。”该市教育部门负责人说。 “看病难”不再成为困难群众的奢望 如何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贫困群众“看不起病”的问题成为马尔康市改善民生工程的又一重要工作。 笔者在该市卫生部门了解到,该市开展“精准”扶贫以来,实现了全市844户2949名贫困人口,其中1079名需要医疗救助人口识别标识全覆盖,明确了责任分工,发放了精准扶贫人口卡册,开通了精准扶贫绿色通道,制定了救助办法、标准与程序,初步建立了贫困人口就医数据库,对贫困人口实行精准医疗救助服务。 为切实解决贫困患者看病难问题,该市各医院、卫生院针对贫困患者免收诊疗费、会诊费、免费开展贫困白内障复明手术项目、免费提供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免费提供妇幼健康服务、免费开展义诊巡诊服务、免费药物治疗包虫病患者、对手术治疗包虫病患者给予补助、对贫困人口大骨节病患者给予补助等“八免四补助”政策。依托现有中央、省级专项项目资金,将贫困人口优先纳入多种专项免费医疗服务。 据统计,2016年,全市参合人数29129人,参合率99.5%。农牧民个人缴费120元,国家四级财政补助420元,人均筹资540元,总基金达到1572.966万元。2016年农牧民个人缴费共计349.548万元,各级财政补助资金1223.418万元。2016年1至7月在各级医院住院治疗的贫困人员有204人次,新农合补偿64.57万元,大病保险8.91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