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棚改货币化初衷是为了房地产去库存,我们应正确对待并合理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房地产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荣盛发展首席经济学家尹中立在11月20日由贝壳找房举办的“品质·共融—南部沿海经济区房产高峰论坛”中表示,棚户区改造是政府为改造城镇危旧住房、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而推出的一项民生工程。从作用机理来看,它起到了刺激住房需求、改变货币的传导机制等作用。但也要慎用棚改货币化政策工具,避免隐藏其中的金融风险。 当天,峰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多位知名专家学者、众多业内人士,共同探讨南部沿海经济区房产服务业发展新思路,为区域第三产业发展、消费者居住服务体验提升建言献策。尹中立就《棚改货币化: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发表主题演讲。 棚改货币化从2015年8月份之后开始在全国逐步展开,是将实物补偿改为货币补偿,让被拆迁的居民从市场上购买住房。尹中立指出,从国家的角度来看,住建部和开发银行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的通知》,要求比例不低于50%,是促使政府增强币化政策的操控力度。 尹中立表示,随着股票市场的变化给楼市带来啦非常大的变化与机遇,现今房地产的走势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与以前周期不同的特点: 第一:刺激住房需求。2016年和2017年的棚户区改造计划都是600万套,如果其中一半实行货币化安置,则意味着新增了300万套的住房需求,对房地产市场的边际影响是巨大的。近几年新房销售量大约在每年1500万套左右,由棚改货币化导致的新增需求相当于其中的1/5。在一些三四线城市的住房需求中,棚改货币化占据了一半以上份额。考虑到部分得到货币化补偿的居民的加杠杆操作,实际的刺激作用更大。 第二:改变了货币的传导机制。棚改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央行的抵押补充贷款。 尹中立强调,从资金来源看,棚改是货币发行的新方式,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不仅是住房制度方面的一种创新,更是基础货币投放的一种创新,也是货币传导机制的创新。相当于在中央银行与中小城市房地产市场之间架设了一个专门的货币投放渠道,对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是任何好的事情遇到好的政策工具就像一个好的药一样,越是强有效的药副作用也更大,所以工具要慎用”,尹中立说,经过这三年多的实践,我国居民的杠杆率上升的速度过快,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购买力相对比较强,但是杠杆的倍数是有限的。随着现在基础货币直接嫁接到三四线城市,刺激了更多的人开始进入房地产市场。棚户区改造是政府为改造城镇危旧住房、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而推出的一项民生工程。从作用机理来看,它起到了刺激住房需求、改变货币的传导机制等作用。但也要慎用棚改货币化政策工具,避免隐藏其中的金融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