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的影视行业, 一两个演员的片酬能占到全剧制作成本50%-70%的情况时有发生,被视为拉高行业风险最突出的因素。主要的弊端就是投资方承担了越来越高的风险,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给各制作环节带来很大压力。演员高片酬问题困扰了影视行业多年,背后的成因也是复杂多样的。 专家指出,时代的变化让电视、网络等不同平台锁定的观众群体对影视剧的诉求容易集中在某类演员身上,明星的个人作用就会被放大。影视剧的制作方、发行商、放映播出方看中的也恰恰是明星背后巨大的粉丝效应,这样对明星们的片酬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戴清认为,网络,包括IP热等,可能都是促成演员片酬居高不下的一个原因。目前市场上缺乏良性的,包括法律方面一些比较正面的引导,或者说有效的管理,所以造成了短时间里畸形膨胀的这样一种泡沫现象。 专家指出,从宏观上说,“不差钱”的中国影视市场融资渠道多元化,各种属性的资本涌入。行业资本规模扩大本不是件坏事,但市场盲目扩张,使得资本的生产欲望与影视文化产品的创作规律产生了冲突,有市场号召力的演员成为了各方争抢的稀缺资源。 “所以在电视节、电影节你都会发现这个现象,很多人买片子不问别的,谁是主演,那这个片子我就买。所以实际上我们虽然说起来这几年影视发展高涨,但是并不成熟。”戴清说。 专家指出,影视行业发展迅速,造成从业人员门槛较低、专业水准参差不齐的现象,导致在制作过程中往往更看重明星效应,从而推高了明星片酬。 “恰恰是现在很多不懂行的人,认为只要是抓住一个IP,那么就可以产生巨额的利润。他们希望能够比较取巧的获得高的利润,靠什么呢?靠有票房号召力的、有播放号召力的一些明星来支撑。” 高片酬≠高水准 出精品要靠实力 演员高片酬的成因是复杂多样的,不过,高片酬却并不能保证作品的高水准、高质量,甚至不一定能带来高票房、高收视率,想要创作出精品,还是要靠实力、靠内容。 今年暑期,有超过90部电影上映,其中几千万、上亿元高片酬的演员身影也都出现了,然而电影票房表现却远不如预期。今年7月,全国电影票房约为45.15亿元,同比去年的55.06亿元减少了近10亿元,降幅约18%。这是继4月之后,今年月度票房出现的第二次同比负增长。 电影《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在网络上的评分只有4分,即使票房勉强突破3亿元,仍逃不掉业内对于该片涉嫌票房注水的质疑。深受言情小说爱好者追捧的小说《泡沫之夏》电影版本7月份上映,演员阵容也十分强大,上映前各方都充满了期待,但上映后票房却出人意料地惨淡。 电视剧方面,《幻城》也在网络评分中用2.9分的低分证明了,即便有拿着天价片酬的高颜值、高人气明星主演,依然不能拯救一部水准不高的影视作品,这无疑对一味用重金找演员的投资方敲响了一记警钟。 影视公司投资人程力栋认为,有一些资本进入炒高、炒作,去做一些违背行业规律的事情,就是短期内的杀鸡取卵,只能起到很短的效果。规律毕竟是规律,规律是一直以来形成的规则,他违反这个规则一定会被规则碾压的,会自食其果,这需要一个过程。 广电总局:坚决遏制“天价”片酬和明星炫富问题 据中新网报道,26日,广电总局党组发布了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通报全文请点击这里)。通报提到,坚决遏制“天价”片酬和明星炫富问题。 其中要求指导行业协会联合大型影视公司抓紧制订抵制“天价”片酬的行业自律公约;指导相关行业协会就“注重影视作品思想价值和审美导向,优化影视制作成本结构”制订倡议书,加强对市场的引导。完善备案立项环节审核要求,及时制止片方盲目炒作明星、粉丝、网红的行为。 另外,通报提到,即将下发通知,要求各级电视播出机构在电视剧购播过程中不得指定演员、不得以明星大腕作为论价标准,在电视剧宣传工作中不得对明星进行过度炒作。加强社会类、娱乐类新闻管理,遏制拜金追星、一夜成名、炫富享乐等错误思想传播。 网友:早就该管一管了! “央视批评演员天价片酬”消息一出,立刻在微博上引起热议,大多数网友都表示支持,但也有很多当红小鲜肉的粉丝表示,自己“爱豆”拿片酬靠的是实力。 相关链接: 好莱坞明星真实片酬究竟是多少? 一直以来,进口大片屡创票房神话,国际明星片酬也一直都令观众好奇。那么,好莱坞明星在一部电影里真实的片酬究竟是多少?要不要交税?除了片酬以外还有没有分成?为了解答这些疑问,央视记者专访了美国演员工会的权威人士。 美国演员工会是美国最大的演艺人员的工会组织,成立于1933年,现在有12万名会员,除了洛杉矶之外,美国演员工会在全美主要城市都有分支机构。一年一度的演员工会奖影响力很大,是奥斯卡奖的重要前哨战。奥尔加是演员工会演出合同部门的负责人,她首先介绍了好莱坞明星的片酬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