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是政策因素,包括税制、税率对不同规模、所有制和特殊行业企业的影响等。厦门的规模企业较多,这些企业大多都按照一般纳税人的标准征税(17%),而小规模纳税人(6%)在经济中的份额相对较小,同时厦门的产业以国企和外资为主这两类企业的纳税都比较规范,所以厦门的税收情况比较理想,单位GDP 的纳税额全国第二,仅次于深圳;其中,纳税额最大的是厦门卷烟厂,其在2015年纳税额达75亿,占厦门国税和地税总收入的1.3%, 是第二纳税大户的近5倍。第三是核算因素,如地区间国内生产总值与税收核算范围不对称,与福建省的其它城市比,厦门总部经济、楼宇经济较多,能够带来大量的财政收入,但大多产值不统计在厦门。最后还有征管因素,厦门在重点税源监控、纳税评估、发票改革、信息管税、房地产评估技术应用、所得税管理、涉外税收管理等多项工作的改革中都走在全省前列,据估算,税收征管因素对厦门财政占GDP比重的影响可能达4-5个百分点左右。 根据上述分析,厦门的宏观税负处于一个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合理区间,它并没有影响到厦门经济的转型和发展。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宏观税负不是越低越好,考察其是否合理,关键要看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水平,若宏观税负降到1%,政府啥也不干,恐怕也没人愿意来发展产业。就厦门的情况来看,2015年地方性财政收入606亿,而财政支出达652亿,公共服务水平高,有利于产业发展,把厦门打造成为区域中心,释放更大发展潜力。当然,厦门的宏观税负尚有减免的空间,这也是供给侧改革的内在要求。今年5月1日,厦门营改增全面启动,除了生活服务业,还有建筑、房地产、金融行业,同时所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新增的 不动产所含增值税都将纳入抵扣范围,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除了税收之外,企业还要承担员工的五险一金和涉企收费等成本,这也是高税负的一个重要来源。为了切实降低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厦门市积极开展“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一是开展“地毯式”清查,目前已基本形成涉企收费台帐,二是完善企业调研及问题反馈机制,三是滚动出台政策,在去年已出台实施20项降成本措施的基础上,今年3月推出第一批6项措施,两次合计每年可为企业减负约40亿元。经过两轮降费,厦门市目前社保的费率在全国范围内都是比较低的,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12%是全国最低。企业社保费率32.47%(单位缴费比例21.97%),大大低于全国平均40%的水平(单位缴费比例29.5%),对比上海、深圳、宁波等地区,也都是比较低的。据了解,厦门市近期还将出台第二批五个方面的政策,预计再减负14亿。 国家“多规合一”试点推动厦门发展与生态相和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乡发展和建设中积累的一些问题日益凸显,有些已经严重经济社会的发展。如果说上一程的城市化是比谁的城市摊得大,那么下一程就要比谁的城市生态、生活、生产更加协调发展。联合国MAB 计划(人合生物圈计划)最早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研究城市问题,并提出生态城市规划的五项原则,即“生态保护战略、生态基础设施、居民的生活标准、文化历史保护、将自然融入城市”。 在这方面,厦门绝对是一个标杆城市,多次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十大低碳城市、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人居奖等诸多荣誉,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不断加强,形成独特的“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的大山海城市。据最新中国社科院《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厦门名列2015年中国宜居城市的第二名。 2014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是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重要内容,要有历史耐心、不要急于求成。要加快规划体制改革,健全空间规划体系,积极推进市县“多规合一”。 厦门市把这项工作作为推动厦门转型发展、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成为全国“多规合一”28个试点市区县、也是试点城市中唯一的大城市,经过探索和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体现了上文所说城市竞争力理论中规划对城市发展软实力的重要作用,“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造就了生态、生活、生产相结合的规划红利,为厦门带来了综合性、集约型、高效性的创新收益。 “多规合一”实施两年多来,厦门市盘活了55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存量,为下一步200个基础设施项目、180个民生项目落地提供了保障,而且以信息化手段搭建来综合管理的平台,显著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加快产业链垂直整合。从历史经验来看,如果在城市化水平50%-70%的时期进展顺利,城市化的集聚效应将会助推技术赶超、产业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增长;反之,城市化的负外部性将会抑制产业转型,使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脱节,容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在中国城市化推进的关键节点,厦门市“多规合一”改革将城市转型、社会转型与经济转型相结合,确实提升城市竞争力,为城市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据中国社科院《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厦门名列2014年中国可持续竞争力十强城市,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名列第五。2015年4月10日,国家住建部在厦门召开全国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现场会,总结和推广厦门市的经验。 同时,厦门市积极开展“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行动,其实质是美好环境和和谐社会共同缔造,其关键在于政府转变职能,由管理型政府变为服务型政府,由政府决策变成公共决策,以社区为基本治理单位发动群众发展共建。据统计,居民群众对“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知晓率、参与率高达90%以上,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长,全市民生和社会事业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成以上, 群众对基本公共服务满意程度居全国第三。 2015年7月27日,民政部在厦门召开全国社区治理创新工作会议,“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模式得到高度肯定。 开放、包容是厦门发展的软实力 作为一个城市,厦门一直以来都有移民加入,以前主要是在海外打拼的华侨,1862-1970年从厦门流入的侨汇占全国的15.4%, 可以说开放、包容是厦门与生俱来的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