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評論新聞:兩岸關係發展:新特點與新挑戰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华北互联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9-03
摘要:只要兩岸同胞繼續沿著和平發展的道路前進,前景必定越來越光明;台海局勢將更為安定祥和;和平發展成果將更多惠及兩岸同胞;台灣經濟社會發展將獲得更多機遇和更大空間;在不造成‘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前提下,通過兩岸協商,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活動
只要兩岸同胞繼續沿著和平發展的道路前進,前景必定越來越光明;台海局勢將更為安定祥和;和平發展成果將更多惠及兩岸同胞;台灣經濟社會發展將獲得更多機遇和更大空間;在不造成‘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前提下,通過兩岸協商,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活動問題可以得到妥善處理,並作出合情合理安排。
我們必須看到‘台獨’勢力仍在頑固堅持和推行分裂主張,是台海和平穩定的最大威脅,是實現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美好前景的最大障礙。我們真誠希望台海和平穩定繼續保持,真誠希望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美好前景能夠實現。但是在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重大問題上,我們旗幟鮮明、立場堅定,不會有絲毫動搖”。④
未來兩岸關係呈現出的新特點
兩岸關係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經歷了陳水扁執政時期的激烈衝撞,馬英九執政時期的快速發展之後,未來兩岸關係的發展將呈現出新的特點。
(一)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基本框架逐漸成型
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基本框架是大陸對台政策與台灣兩岸政策共同磨合而成的,也受到國際因素的影響。從大陸方面來看,當前乃至未來大陸對台政策的基本原則包括四個方面:1、繼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仍然是對台工作的主要任務;2、在兩岸和平與共同發展的過程中實現兩岸統一的目標;3、實現兩岸的統一要包容兩岸存在的社會差異,惠及兩岸的民眾;4、明確表達大陸反對“台獨”分裂的堅定意志和決心。
從台灣方面來看,2008年1月,馬英九在國民黨重返執政舞台的前夕,提出“新三不”的兩岸關係模式,就是“不統、不獨、不武”,並且,馬英九就“不獨”做了說明,“他所說的‘不獨’,就是不推‘新憲法’或‘台灣共和國’、‘台灣國’”⑤,從此,國民黨確立了以“不統,不獨,不武”為核心的兩岸政策。2015年6月3日,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在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演講中表示,“在當選‘總統’之後,我將在‘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下,依循普遍民意,持續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發展。”⑥
從上述兩岸三方的政策論述可以看到,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基本框架已經初步確立,這個框架的上限是兩岸的統一在短期內無法實現,兩岸的和平發展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下限是台灣曾經主張“台獨”的民進黨接受了“中華民國的憲政秩序”,國民黨與民進黨都排除了“法理台獨”的選擇。在上限與下限之間將是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各方應該認識到,兩岸關係基本框架的形成不僅是大陸、台灣以及國際因素共同磨合的結果,也反映了台灣與大陸的內在本質聯繫,那就是:完全切斷兩岸的聯結,實現“法理台獨”是不可能的;台灣與大陸必然保持某種形式的聯結,這個聯結是台灣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
(二)採取由下而上的方式推動兩岸之間的各項交流與合作將成為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一個特點
隨著兩岸關係的基本框架得到確立,兩岸關係出現極端狀態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兩岸互動的主題將不再是過去激烈爭論的抽象大概念,例如和平或者戰爭、統一或者獨立,而將聚焦在具體問題上,針對兩岸的社會治理、民生議題進行對話、交流與合作。
從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的發展模式來看,大陸海協會與台灣海基會恢復協商至今,“兩岸兩會”實現了11次高層會談,已簽署23項協議,涉及經濟合作、司法互助、旅遊、食品安全等多個方面,兩岸關係進入了“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階段。正如大陸台灣研究會執行副會長周志懷在第三屆兩岸青年學者論壇中指出,“2008年以來,兩岸形成了以海協與海基會協商、談判並簽署協議為重要動力的‘協議拉動型’的發展模式”⑦。這是由兩岸當局主導推動的自上而下的發展模式。但是,從兩岸關係的實際情況來看,這些協議的簽署沒有產生人們所期待的社會效應。台灣“太陽花運動”的爆發,顯示出兩岸關係的快速發展沒有與台灣社會存在的政治、經濟、社會等結構性矛盾相結合,沒有有效地帶動解決台灣社會發展存在的各類問題。
未來兩岸關係的發展,應當針對大陸和台灣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具體問題,開展對話交流與合作。8月18日,“上海台北城市論壇”在上海舉行,論壇分別就文化交流、智慧城市、社區醫療及青年創業等4個專案開展討論。這四個主題都是上海與台北在城市治理中共同面對的課題,並且,兩市在這些問題上各有所長,論壇取得圓滿成功。
雙城論壇的成功舉辦,顯示出兩岸從社會治理的角度,選擇兩岸共同面對的具體問題進行合作交流,最符合兩岸民眾的利益。在論壇中,楊雄與柯文哲兩位市長“最有共識的觀念是‘民間先行、政府支持’”⑧。這個合作模式有助於自下而上地凝聚兩岸共識,建立兩岸互信,為最終解決兩岸政治分歧創造社會基礎。
(三)採取相向而行的方式縮小兩岸之間在一些重大問題上的立場差距將成為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又一個特點
所謂“相向而行”是指“雙方面對面地走向彼此,相向就是朝同一目標,面對面地運動。在政治問題敘述時,常用相向而行來表達雙方具有共同的目標或共同願景。”⑨針對兩岸在一些重大問題上的分歧,兩岸之間只有通過相向而行的方式,才能縮小彼此的分歧。
兩岸事務主管部門大陸國台辦與台灣陸委會常態化的溝通機制就是一個兩岸相向而行的成功案例。國台辦與陸委會不僅代表了各自的當局,而且這兩個部門的設置與存在體現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立場”。在此基礎上,2013年10月第二十一屆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台灣方面首次讓陸委會官員參與APEC會議;兩岸事務主管,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與台陸委會主委王鬱琦,也進行了首次會面並互稱官銜。隨後,兩岸先後舉辦了3次“張王會”,標誌著兩岸政治關係取得歷史性突破。這是兩岸之間“相向而行”,共同努力取得的成果。同樣,柯文哲擔任台北市市長後,“將大陸小組由市府研考會下的‘大陸小組’提升到直屬市長,由柯本人任召集人,副市長鄧家基及周麗芳任副召集人”⑩,明確定位台北市與上海市的交流是“兩岸城市交流”,他說:“因為我們把台北與上海的交流定義成兩岸城市交流。因此,我們在台北市政府秘書處之下設立了大陸小組專門辦理大陸事務,另有國際事務小組處理外國事務。我們瞭解兩者的不同。”正是柯文哲在兩岸關係的性質上做了清晰的說明,向大陸的立場靠攏,明確了兩岸兩地——台北市與上海市的雙城論壇的定位是“兩岸城市交流”,即不是“國與國”的關係。因此,也得到大陸的善意回應,“上海—台北城市論壇”取得圓滿成功。
借鑒上述的成功案例,繼續採取“相向而行”的方式解決兩岸之間存在的重大分歧,將有助於推動兩岸關係持續穩定地發展。
未來兩岸關係面臨的新挑戰
2015年是台灣的“大選”年,從目前情況預測,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的支持率持續保持較大幅度的領先,民進黨重返執政舞台的可能性在上升。應該看到,經過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的快速發展之後,即使民進黨再次執政,民進黨所面臨的兩岸關係已經發生重大改變,民進黨必須在新的兩岸關係的基礎上思考制定未來的各項政策。為了保持未來兩岸關係的和平與發展,大陸與台灣應當共同應對以下五個方面的挑戰。
|
var jiathis_config = {data_track_clickback:'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