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或发达地区的初中学校,文化底蕴沉积厚,各方面条件优势明显,加之学生家长群体素质高、家庭条件好,读书活动教学易于有计划、系统地开展,形成特色教学。在乡镇初中,限于各方的条件,包括教学思维、意识的滞后,教学条件、手段的落后,学风不浓,学生家长群体素质较低等等,开展读书活动教学与教育任务(特别是中考)挂钩不明显,从而使这一教学活动难以系统开展。而县市初中条件居于两者之间,但社会管理、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等方面难与都市或发达地区的相比,比乡镇初中虽好些,但又少了一份质朴,县市初中生更容易涉足一些不宜场所(如网吧等),更容易沾染不良的习气甚至出现涉黑行为。所以,在县市初中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开展读书活动教学,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把那些“网迷”学生、“动漫迷”学生从电脑、电视机前拉回来,引导他们明辨是非,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追求正确的人生理想,从而减少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守住校园这方文化净土,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全盘统筹,有序开展 学校应明确开展读书活动作为一项教学任务,提出目标,交由语文教学组具体负责操作,针对初一、初二、初三三个年级段学生的教与学的不同特点,拟定读书活动教学的具体计划,确定不同年级不同学期开展读书活动的形式、方向,步步推进,使整个初中阶段学生的读书活动教学自始至终都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正确轨道上前进。 一般来说,初一年级的读书活动教学应重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形成阅读习惯,指导学生正确阅读,宜多用激励机制、手段,多举办活动,但难度不宜太大,如成语接龙、我喜爱的一首诗(词)等。初二年级的读书活动教学应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题材范围可广泛些,难度适当加大,多让学生动手参与,如写读书心得、制作读书卡、出读书摘抄报之类。初三年级的读书活动教学应重在常规教学过程的渗透,与作文训练相结合,适当进行一些读书交流或难度较大的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真正的阅读能力,考虑到初三教学任务重且面临中考,活动不宜过多。 二、加强指导,灵活多变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习惯的前提是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的能力。特别是对于初学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努力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引导他们投入课外阅读,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 其次要指导学生读什么书的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有价值的、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的本领。多运用竞争激励机制,以班级为单位,成立读书兴趣小组、评比“书香班级”,举行“赛诗会”,开展“成语接龙”,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读书的趣味性。 最后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这是搞好读书活动的关键。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教师要重视学法的指导,以减少阅读中的困难,让学生熟悉不同文体阅读与欣赏的一般方法,让他们主动寻找阅读的乐趣。不少学生反映,看了不少作品,但没有什么收获,其中就有一个方法问题。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所谓“例子”,它应该能提供给学生学习方法、方式上的启迪和教益。数学教师在讲解例题的时候,不仅仅要对题目进行评析,更重要的是要进行方法的引导和思维的启迪。在语文课上,也应该做到这一点。学生从教师讲授的文章中领略到一种纵向、横向比较的学习方法,这无疑为他们课外阅读提供了一把“钥匙”。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要用眼,更要用心,要静下心来自己琢磨,而不是“蜻蜓点水”。可多搜集一些名人读书的故事、读书名言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懂得读书要持之以恒,要善于利用时间、挤时间,要有选择但范围要广泛,要有思考、多质疑;另外,“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求学生在读书时要边读边想,把感到有用的、有趣的、有启发的词句或事例随时记下来,时间一长,就会收到积土成山的效果。 三、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是教师要以身作则,要注意发挥带头阅读的作用。 二是要保证学生有阅读时间,可利用班会课、自习课等开展专题读书活动,或要求学生回家后进行自主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等。 三是要注意阅读书源的开拓。要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或阅览室的作用,组织或鼓励学生多到图书馆或阅览室进行阅读;或发动学生捐赠图书成立“班级图书馆”、“班级图书柜”,或举办“我喜爱的一本书”之类的读书交流会,让同学之间相互传阅各自的书籍,拓展书源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