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以汪峰歌曲《北京北京》改编、由北梁拆迁干部自拍、自编、自唱的的视频《北梁北梁》在网上备受追捧,视频上传网络仅十多天,点击量已达十万余次,年轻的创作者曹小淇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北梁哥”。 1月16日,已经在腾讯视频收获十多万次点击量的《北梁北梁》创作人小淇现身首届包头网络春晚初审现场,把他700多个日日夜夜参与北梁棚改的经历和感悟用歌声与摄影结合的方式诠释出来,让更多的人重拾这段不平凡的城市记忆。 而网络春晚初审现场的亮相,也让“北梁哥”曹小淇由幕后走到了台前,成为大家关注的网络“牛人”。 能说会唱爱拍片的70后 小淇本名曹国宾,是一个喜爱摄影的动迁干部,也是一个头顶“包头十大歌手”光环的多才青年。 70后的他从小喜欢文艺,尤其爱好美术、音乐和文学。小学、初中、高中都是校文艺队骨干,当过班长。18岁时赴乌克兰勤工俭学,当了半年劳工,学会了种菜,后来因为不愿让父母承担高昂的留学学费,半年后回国,次年考入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现代设计艺术学院广告设计专业。 大学时的小淇开始显示出其艺术特长,他曾参加现代设计艺术学院的年度文艺演出,并以独唱为广告系赢得了荣誉。此后又参加话剧社“毛虫剧社”的招考,并担任男一号,出演了大学的第一部话剧。大学毕业后,回到母校包铝中学做一名教师。 任教10年中,他担任了5年的校团委书记,举办了包铝中学首届校园歌手大赛,丰富了校园生活。从2000年开始,小淇多次参加全市各种青年歌手大赛,2002年荣获包头十大歌手等称号。2007年代表包铝集团参加全国廉政演讲,取得了全国第二名的好成绩。 2008年,小淇被借调到东河区委组织部,后来参加东河区科级干部公开选拔考试,成为财神庙街道办事处的一名干部。工作之余,他还担任客座讲师,在基层开展宣讲活动。2011年包头西口文化产业园区成立后,他调到文化园区办公室,主抓文化产业项目工作,期间参与启动了乔家金街花鸟一条街和包头棋院、汇宝楼等文化产业项目。 从2013年3月开始,小淇参加北梁棚改入户摸底调查工作,担任工作组长,从此,爱好摄影的他也开始了北梁记忆摄影专题的深度创作。 2014年2月,由于工作需要,小淇从动迁一线抽调到宣传舆论组,与我市六位干部组成了包头市群众路线宣讲团,期间他承担东河区棚改集体先进事迹的宣讲工作,在全市共宣讲37场,并被评为优秀宣讲员。此后,他在宣传部参与了电影《北梁的天空》剧组的拍摄,参与了电视剧《安居》的讨论和剧本素材的研讨。 今年1月,在《北梁北梁》mtv在网上疯传之际,小淇由东河区调入包头市文化广播电视局艺术科,“为文化而生”的他又开启了全新的人生之旅。 捕捉镜头下的生动“北梁” 过去的北梁在东河人小淇眼中,是个陌生又熟悉的地方,那里生活着12.4万人,却与现代都市的景象相去甚远。就如同《北梁北梁》里唱到的“城市的繁华离这里有三个街区,就像霓虹灯到月亮的距离”。 破旧代表着历史的年轮,更滋生浓烈的希望。两年来,随着棚户区改造大幕的拉开,作为一名动迁干部、一名摄影人,小淇走遍了梁上的角角落落,也开始用手中的镜头定格着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镜象。 小淇坦言,“虽然从2012年我就开始了北梁的专题拍摄,然而当我成为一名动迁干部真正走入北梁这个地方,来到北梁的大街小巷,走入他们的生活,我才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多么有意义。”他说,这样的拍摄对个人来说是一种非常深入的拍摄体验,但对包头来说,自己所做的一切更有意义和价值。 与其他摄影人不同,小淇的视角是平视的。他关注北梁平房内90岁的小脚老太太,也留意到那里没有华丽衣服儿童。他甚至将镜头对准北梁随机可见的茅房和流浪狗,并先后拍摄了《家在北梁》、《北梁圆梦》、《小淇拍北梁》等系列组照。 他善于捕捉人的面部表情和生活化的场景,并试图带着感情去读懂北梁人的生活。 在一步步的行走中,在一次次心灵的触动下,他的心开始与北梁人有了更多的交集。他牵挂着参加过抗美援朝的90多岁的老军人,也放不下老包头“最后的铁匠”72岁的张鹏飞。在他的微信中,有为老铁匠寻找“能打铁、能做饭、能睡觉的小屋子”的信息。 对北梁而言,小淇不再是一名拍摄人,而是一个同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