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使学生所受教育“能与世界各大学相颉颃”,师资最关键。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起,林文庆领导的厦大已经大量聘用外籍或是有留学背景的教师。据厦大校史记载,1926年的厦大,教师七成以上有留学背景。 这其实还不是比例最高的。朱水涌说,1939年的厦大,因为抗战内迁长汀,当年聘任的15名教师,全部都是从美国、瑞士、德国等回来的留学归国人员,而且绝大多数大名鼎鼎,譬如说化学系的傅鹰,后来被认为是中国胶体科学的主要奠基人,物理系的谢玉铭,他的女儿谢希德后来出任复旦大学校长。 时任厦大校长的萨本栋曾留学美国斯坦福大学,他编写的书,被美国一些大学当成教科书。人们说,这是第一位中国科学家编写的自然科学著作,被美国高校采用。在1937年抗战烽火中抵达厦大的这位35岁年轻人,自此把全身心投入厦大。此后,萨本栋开始为胜利后的国家建设准备人才,而且是能和世界对话的人才。长汀时期的厦大,全校学生三门必修课是国文、英文和数学,只要有一门不及格,就不能毕业,而且英文必须是面试。 法国汉学家 任国学院教授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厦大已有洋教授。非常奇特的是,其中两名外教是国学院的教授,其中之一是法国著名的汉学家戴密微,二战后,他成为法国汉学界的带头人。 朱水涌说,当时的厦大已经意识到科学精神与科学研究成果是一所现代大学生命力的重要标志。美国人莱德就在那时来到厦大,他在厦大发现了数十种海洋生物,其中包括文昌鱼。他也因此于1923年发表厦大第一篇《科学》论文,向全世界宣布这种自然界过渡性珍稀物种不仅依然存在,而且还常常出现在厦门市民的餐桌上。 关于厦大国际化 他们这样说 陈嘉庚:国文首重,中西两学“两者不可偏废”。 林文庆:厦门大学的方针就是要使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衰落,近现代的各国之学术思想也得到沟通。 萨本栋:假使一位大学毕业生连中英文都不通顺,要他何用? 【链接】 诺奖获得者 将扎堆到访 从本月开始,厦大将陆续举行十余场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图灵奖获得者系列学术报告会,为师生提供与大师进行零距离学术交流探讨的机会。 校方说,今年的厦大校庆晚会不会邀请明星大腕,舞台交给校友——4月6日晚的这场文艺演出,演员全部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校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