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非常喜欢的事情 ——闹市中的“闲人”李保国 □晚报记者 王莹 实习生 刘亦洋 文/图 穿过不到3米宽的小巷,耳闻确山二小孩子们的嬉闹声,记者找到了正在悠闲品茶的著名书画家、收藏家、作家李保国。 李保国,字子玉,号栖凤轩主人,别号友兰斋主,1968年生于确山县,系中国国家电力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收藏家协会会员、驻马店市收藏家协会理事、确山县职工书法家协会主席。自幼勤习书法、国画,喜爱收藏。师从书法大师白煦、苗培红。
每件藏品都是他的至爱。 闹中取静 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它以汉字为载体,依据汉字之形体,借助笔墨纸砚,在书写的过程中表现特殊的技巧、形式、风格、意蕴等深层次的精神追求。 李保国自幼勤习书法、国画,师从书法大师白煦、苗培红。对于李保国的字画,著名书法家白煦曾这样评价道:“事书法创作研究数十年,师古而不泥于古,博采众家,卓成新貌。” 李保国把自己写字比作禅,从中细细体会毛笔在纸上的触动。眼神在字帖与纸上来回扫描,笔在纸上或缓或急地移动,揣度作者当时的心态和意趣,写累了就泡杯热茶休息一下。 “书法艺术给人美好的享受。欲达美好之境界,在乎书家必备的美好心境和真诚心态。我练习书法30多年,自唐楷入手,后转入古朴浑厚的秦汉帛书。春去秋来,写字对我已经不仅是一种兴趣,更是精神世界不可或缺的依托。”李保国说。 记者问:“天天这么吵,你怎么受得了?”李保国的书房和确山二小只隔着一道墙,采访过程中,记者几次都被校园里孩子们的嬉闹声和响亮的上下课铃声打断。 “我不觉得。你静下心来,就听不到了。”李保国说。 看着李保国认真执笔的模样,记者突然想起一个典故:六祖慧能至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看来,是记者自己没有静下心来。 李保国的“闻兰书屋”门前悬挂着一副“闲居足以养生,至乐莫如读书”的木质对联是他自己刻的。 字如其人。博览群书的李保国被传统文化浸润后,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儒雅、沉稳的气质。 与李保国对视而坐,记者感到一种莫名其妙的压力,这种压力来自于他作为一个收藏界“大杂家”的气场。 记者了解到,李保国花60万元钱收藏的一幅字画,现在价格已翻了几倍。一位资深藏家向记者透露,他到李保国家做客,每次见到的新朋友都不下10个,很少见过李保国一个人在家里坐着的。 李保国对老朋友或刚见面的陌生人,总是以礼相待,从不摆架子。 收藏界一直被视为藏龙卧虎的地方,不管是对书画、陶瓷、家具这些传统收藏品,还是对奇石、兰花这些在现代才比较热门的藏品来说,每一个独立的门类下都“牛人”辈出。李保国能够在其中左右逢源,并获得“老师”的尊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谦虚好学、古道热肠。 收藏界的“杂家”
“闻兰书屋”里摆满了书。 “我在家里排行最小。父亲很疼爱我。我小时候,父亲爱给我一些零花钱,三五分的我都攒着。小伙伴们想买吃的玩的,就拿家里老人的银戒指、银耳环给我换。我感觉那些物件既好玩又好看,就都保存着。我现在还保存着小时候换来的一个20厘米长的雕龙银簪子。”李保国说。 “我从来没有数过自己的藏品,感觉可以开一个小型博物馆了。”李保国说,他到过许多地方,每去一个地方,都会到当地的古玩市场转转,顺便买点儿自己看中的东西。长期积累下来,家里已存放有几千件藏品。李保国在收藏界颇有名气,圈内很多人都尊称他为李老师。 记者在李保国的书房里看到,3个大橱柜摆放得满满的,大件儿有瓷器、紫砂壶、鎏金佛像,小件儿数不胜数。 “我收藏的字画很多都没有装裱。我把它们放在专门的樟木箱子里,每个箱子里放上碳包,这样可以很好地防潮、防虫。我还有一个专门盛放物件的房间,藏的东西比这多。”从金银币到和田玉,从翡翠到蜜蜡,从沉香、红木到瓷器、字画,李保国都有涉猎。很多人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要收藏这么多东西,因为作为一个收藏界的“杂家”很辛苦,不仅需要学很多知识,而且投入巨大。 “我是真的喜欢,我的藏品从来没有卖过,因为它们在我心里是无价的。”李保国对记者说。 “闻兰书屋”的主人 “如果让你在收藏和书画中选择一个更喜欢的,你会选哪一个?”记者问。 “收藏和书画对我来说就像是鱼和熊掌,我哪一个都不会放弃,而书便是它们两者的纽带。” 李保国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