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方面分析了中、西部地区不良贷款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相对落后,产能过剩行业集中;二是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经济下行期内信用风险加大。 近日,银监会发布2016年二季度主要监管指标数据,2016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法人口径,下同)不良贷款余额14373亿元,较上季末增加452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75%,与上季末持平。银监会表示,信贷资产质量总体可控。 截至目前,18家A股上市银行已发布了2016年半年报,总体来看不良上升的势头有所放缓,中信银行、光大银行等上市银行的不良率出现小幅下降。 总体来说,上市银行贷款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而东北地区偏少,不良贷款也是如此。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了16家上市银行(不含8月上市的江苏银行和贵阳银行)的区域不良情况,发现区域不良差异较大,风险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扩散的趋势显现。 区域不良差异较大 不难发现,同一银行不同区域的不良率相差较大,同一区域不同银行的不良率相差也较大。 比如,工商银行珠江三角洲不良率为2.05%,但其中部地区不良率为1.39%;而同在西部地区,农业银行的不良率为3.19%,中信银行却仅为0.99%。 对此,华东某股份行风险管理部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是银行客户、业务结构、不良消化和管理水平的差异导致的。 华东某城商行小企业金融部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于大型银行,与区域经济有关;对于中小银行,不仅与区域经济有关,而且与分支机构成立时间、管理水平等有关,中小银行的体量较小,人为因素往往更大。 具体来说,工商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增加较多的地区是环渤海地区、珠江三角洲等,工商银行方面解释称,受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等多重因素影响,环渤海地区部分贸易类企业以及传统产业中的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压力较大,珠江三角洲部分贸易类中小企业经营困难,贷款违约有所增加。 农业银行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不良贷款额较上年末分别增加46.06亿元和29.32亿元。 华夏银行不良贷款地区主要集中在华南及华中、华东地区,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71%、1.62%。 光大银行长江三角洲、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不良贷款有所减少,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不良贷款增加。 风险向中西部地区扩散 此外,一些上市银行中、西部地区不良贷款增量较多,风险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扩散的趋势显现。 比如,截至报告期末,中信银行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环渤海、中部和长三角地区,不良贷款余额共计259.0亿元,占比67.25%。从不良贷款增量看,中部地区增加最多,为34.33亿元,不良贷款率上升0.83个百分点;其次是西部地区增加了12.68亿元,不良贷款率上升0.27个百分点。 中信银行方面分析了中、西部地区不良贷款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相对落后,产能过剩行业集中,去产能、去库存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加速了信用风险的暴露;二是风险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扩散,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经济下行期内信用风险加大。 尽管在2016年上半年,招商银行针对各区域经济特点及客群差异,对区域内分行实行差异化分类督导管理;对风险较高地区提高授信准入标准、动态调整业务授权,防范区域系统性风险。 不过,截至2016年6月30日,招商银行不良贷款规模较大的地区分别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海西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不良率分别下降0.28个百分点、上升0.21个百分点、下降0.49个百分点和上升1.60个百分点;而且,今年上半年招商银行不良贷款增量63%集中在西部地区,由于资产规模配置持续优化,该区域贷款总额压缩3.82%。 招商银行方面分析认为,西部地区以煤矿、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为主,产能严重过剩,普遍经营困难,不良率整体上升。 上述华东某城商行小企业金融部负责人表示,这是经济发展的规律,具有“延迟效应”,比如资产质量方面,沿海地区最早出现问题,然后及时发现解决,中西部地区则较迟暴露。 作者:谢水旺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money.sohu.com false 中国证券网 report 2369 中信银行方面分析了中、西部地区不良贷款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相对落后,产能过剩行业集中;二是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经济下行期内信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