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在于,端游的长周期和高成本决定了它的寿命以“年”为单位,报备审批所需要的时间和成本无伤大雅。但手游对于“时间”则非常敏感,作为碎片化、轻度化的游戏类型,一款手游从研发、运营,到消亡所需的时间远远少于端游。厂商需要不断抓住泛玩家群体的兴趣变化,在“快”中求得生存。 手游新政策的出现完全破坏了行业一直以来的节奏,有人表示这会让行业慢下来、冷静下来,但事实却是“代办审批流程”的灰色行业随之崛起。 (1)饿死做游戏的 撑死搞代办的 当备案审批政策成功的牵制了“时间”这个命脉之时,代理公司则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它们所提供的服务十分简单——用金钱,换时间。 神通广大的某宝早已经为厂商提供了解决方案 “光是《网络经营许可证》对人员和注册资金的要求,就足以把许多小型手游团队拒之门外。但如果你找代理商帮你跑,那么都能搞定,整套成本在3-5万之间。” ——某从业者谈论报备问题 “如果希望加急处理,那只能通过代理商,个人和企业无法申请。著作权、游戏版号审批等都可以加急处理。现在每年大约有1万多款游戏等着审批,那些没有选择加急服务的,几乎得等上半年。” ——某从业者谈论审批问题 从上面两段发言可以看出,就算政策希望厂商慢下来,厂商还是能够通过其他方法把时间赢回来!于是问题也就来了,正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研发、审批、委托代办所产生的各类费用,最后还是轮到玩家买单。唉,突然感觉这个世界上又多了一个“需要氪金”的理由。 自“加速通道”诞生的那刻起,“金钱”再度成为了解决问题的手段,只要有钱,你的游戏就可以快人一步。可对于某些人来说,就是因为没钱,所以才想要做游戏赚钱啊!我们无法统计未来有多少“有志之士”饿死在起跑线上,不过肯定会有许多“代理公司”把肚皮撑到爆! (2)“一刀切”理念 只会让独立开发者苦不堪言 除了“代办”和“加急”,手游新政策还体现出了所谓的“一视同仁”。不管你是有组织的持照经营,还是满腔热血的单打独斗,统统都要服从于政策的要求,而政策却没有“因材施教”的打算。 如果说企业在政策面前还能勉强过两招,那么对于个人开发者而言,备案和审批则相当于死刑。且不说那近乎不可能拿到的“许可证”,光是游戏审批半年,就足够让他考虑“再就业”的问题了。 改革开放将近四十年,曾经的“投机倒把”,如今叫“下海经商”;曾经做点儿小买卖抬不起头,现在被尊称为“私营业主”,国家政策早就随着经济开放而趋于多样化。可惜的是,这次的手游新政策依然背负着“简单粗暴”的旧时理念,没有考虑到个人开发者的复杂背景和弱势地位,反而将其与企业摆在同一层面对抗。 根据最新消息,上海一名游戏开发者,知乎名称为@Krisirk通过“发帖众筹”的方式欲起诉广电总局。在他看来,“版号”等监管措施严重打压了独立开发者的生存空间。外界对于此举也给出了热烈的响应,在众筹活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Krisirk便筹集到了5万元经费。然而就在同一天,知乎平台删除了该用户的帖子,并且对其禁言7天,导致其不得不转战微博平台。【相关新闻】 可能有人会觉得,在“形势比人强”的局面之下,“出头鸟”的行为多少有点儿愚蠢,但这毕竟是金字塔底端在面对政策的首次发声,如果最终落得个不了了之的下场,恐怕以后将更加难以看到独立开发者对于自己正当权益的捍卫。 也再次印证了一句话老话,鸡蛋哪里打得过石头? 如果说中国游戏市场经历过PC单机时代、网络端游时代,那么如今的手游时代远比之前更加复杂,不论是开发者背景、游戏内容和类型,还是泛玩家群体,他们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劣势,大家需要的是充分考虑各方利益并为之协调的新政策,而不是简单的“一刀切”。 尤其是这一刀下去,似乎让原本就不公平的局面更加不公平。 我们不知道手游新政策最终能搞死那些开发商,但我们可以确定腾讯、网易等大厂在政策的助力之下将会登上垄断的高峰。诚然,这些大厂拥有不俗的研发实力,所制作出来的游戏也可以满足玩家的日常碎片化娱乐,但仅仅止步于此,未免过于可惜。 当初张开双臂欢迎各路能人异士的手游市场,在一纸文书之后瞬间收起了笑容,这里有氪金、有抄袭、有换皮,同时也有惊喜、有创意、有诚意;这里有大厂的纵横捭阖、有小厂的投机取巧,也有个人开发者的别出心载……如今,政策虽然带来了规范,却助长了垄断。 至截稿为止,最新消息显示除了文化部、广电局之外,国家网信办也将于8月1日对手游行业进行监管。 瞧瞧,三个部门紧盯一个市场,只能怪这块蛋糕太诱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