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人指出,一个类型的喜剧演员火了,就有许多选手模仿借鉴,宋小宝、岳云鹏、文松、小沈龙(而不是小沈阳)都被人模仿过,但最终都是反响平平,反倒被观众吐槽创意匮乏。对于频繁刷脸的喜剧演员,观众最担忧作品质量,想要出一个好作品,除了要紧跟时代潮流,把握住社会热点,同时要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又能达到让观众笑的目的,这需要有专业的态度,同样也有渊博的知识,需要有团队的协作,更要有演员在舞台上的用心诠释。一旦喜剧进入批量式生产,或者说为了节目效果而现弄现卖,似乎就离观众的需求越来越远了。 于是,面对同质的节目互相PK,有人建议:重点还是要看谁更能玩出花样来,让观众觉得新鲜,赚足了眼球,又有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出奇的效果,不然,还真的说不好节目能不能有下一季。 审美套路:观众口味重北轻南 南方喜剧人尴尬遇冷 还有细心的观众会发现,无论是《笑傲江湖》,还是《欢乐喜剧人》中,重北轻南的难题依然未得到解决,这是所有喜剧节目都要破除的顽疾:相比北方喜剧人的大量涌现,南方喜剧人却频频遇冷,在综艺舞台上的成绩都不理想。第一季《欢乐喜剧人》把吴君如请来参加,她却早早出局。第二季节目又邀请到香港喜剧之王詹瑞文,他在业界有着超高声誉,但是他抛出的梗和表演方式难于被电视观众接受,在两期节目过后,就无奈落得被淘汰的命运。比如,台湾《康熙来了》的常客全民大剧团赵正平等人同样遭遇水土不服。 对此,有人分析说,这实际上说明了中国喜剧的尴尬现状:大多数观众对喜剧的理解,依然停留在北方,尤其以东北最为明显。从技术角度来看,《欢乐喜剧人》总导演施嘉宁认为,港台问题都是一样,他们一般都是两个小时的剧场作品,并没有小品文化。两个小时的话剧变成10分钟的小品,其实很难。郭德纲则直言,艺术还有一个展现环境的问题。在舞台上表演和在电视上是不同的。詹先生站在这舞台上,虽然很小众,但我很欣赏他,可是他多少还是吃亏的。 还有人认为,中国喜剧类型单一,和大陆观众长期受到北方喜剧人出演的央视春晚小品熏陶有关。而在北方喜剧人的门派中,有赵家班为代表的辽宁民间艺术团、以郭德纲为代表的德云社、以沈腾为主的开心麻花团队,他们集创作、编导和演出成为一体,成为喜剧市场的核心力量,因此在电视节目中,他们输送的人才也就更多了,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又因为符合传统审美的表演,就经常有亮眼的表现。 其次,语言上得天独厚的传播优势,也是北方喜剧发展比南方喜剧繁荣的重要原因。南方虽然有清口这类紧贴社会时事的幽默脱口秀,在表演形式上类似北方的单口相声,在上海、四川等南方地区十分流行,也有以黄子华为代表的栋笃笑也在粤语地区受到热烈追捧,但令人遗憾的是,他们的幽默必须通过方言来展现,因此传播自然难以跨过长江。 业内人士:编剧和创作是根本 在《欢乐喜剧人》总制片人辛唯嘉看来,一档喜剧综艺、一个喜剧明星之所以能成功,最根本的还在于编剧和创作,这和真人秀的原理是一样的:好编剧是核心竞争力。据悉,他们这个编剧团队每一周要给6个演员每人出一个作品,整整一季节目下来,就必须创作72个作品,剧资源原本就枯竭,能写剧的人就不多,其中能写喜剧的就更少了,而在喜剧作家中能写即兴喜剧的就更少。 他还说,如何能写出符合普通人真性情和真实生活、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作品,而不是以荤段子和粗俗元素吸引观众,是给编剧们的一大考验,目前一些编剧还停留在打擦边球的基础上,而没能真正深入生活,缺乏中华文化的传统,作品也就显得肤浅和表面,缺少思考价值。 他还提醒说,节目想要好看,必须坚持原创,拒绝复制套路,即便这给节目操作增加了很大难度,但凡节目呈现中有一些套路话什么的,在观察员眼里都很难过关。宋丹丹不允许选手用煽情的故事逼她就范,冯小刚不喜欢看到选手太多技巧上的表演,郭德纲是喜剧资深前辈,一般的作品他很难笑,选手想晋级,必须有绝活、有个人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