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品牌和国外品牌选择积极上线,采取线上和线下齐头并进的模式已经成为服饰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大量线下品牌的上线,刺激了线上市场的飞速增长,这也让线上服饰行业厮杀更为激烈,但同时,也意味着品牌商们打破了线上线下的隔阂,站在同一个池子里进行竞赛。相比而言线下品牌拥有强供应链、较高的品牌的优势,电商品牌也在之前把这一课补足。 裂帛的汤大风表示,裂帛在2012年接受经纬和红杉的投资以后,就决定将上市作为努力的目标。从那时起,裂帛就已经开始在业务、财务、税务、管理等方面逐步进行了规范化,在合规化上面投入了很多精力物力。 据了解,裂帛改进了预算体系,单品牌周转率可以达到4~5次。“马太效应滚动预算很好的控制了库存的风险,使集团的周转率不断加快,每两个多月货就全是新的,一方面在供货商那里的口碑变好,另一方能够形成良好的现金流,这样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面对淘品牌一直被人诟病的供应链短板,互联网品牌也正在形成更适合电商速度的供应链。汤大风透露裂帛花了四年时间组建了自己的IT团队,研发了包含企划、研发、生产、上架销售,各平台对接、仓储、配送的全供应链体系,其中还包括智能BI体系。 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也说,现在,新渠道、新媒体,包括消费升级叠加在一起,电商机会,淘品牌机会仍然存在。谈及品牌的成长性,他认为最重要的事情是品牌的天花板和品类的天花板。一看单品牌销售的成长效率,二看品牌力的指标。真正有品牌力的企业,随着销售额上升,获客成本升高,毛利却不应该下降,至少持平。不少淘品牌,尽管目现阶段利润还不算太多,但其毛利率始终保持在不错的水平。 资本市场为何给电商品牌更高溢价? “依托于线上风生水起的淘品牌,实体店经营能力不足、缺乏相关经验,线下发展之路必定会坎坷不断。”这是一些人士不看好淘品牌上市的原因之一。 其实这种猜测并非空穴来风,以茵曼、裂帛为例,2011年9月,茵曼的第一家实体店在广州落地,但是由于品牌缺乏传统零售基因,难以实现线上线下的打通,没多久线下项目就夭折了;而裂帛也于2012年在北京庄胜崇光百货开出第一家线下实体店,最终由于线下渠道过于复杂性,裂帛的线下试水也以失败画上句号。 不过,经过几年的沉淀之后,去年7月茵曼选择再次启动线下业务,据茵曼+千城万店的项目负责人马晓波透露,规避了以前的错误之后,茵曼在10个月内线下开店数目就已经达300家 ,其中有87%店铺已经实现盈利;而裂帛的招股书中也强调在上市募资完成后,再次拓展线下将成为重要启动项目,也显得信心满满。 一些人士可能会认为,不少淘品牌比较low,但广发商贸新消费首席分析师洪涛说,实际上淘品牌借助电商渠道,缩短了中间渠道环节,提升了商品性价比。另一方面淘品牌也各具自己的风格,形成了自己的忠实粉丝,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和快时尚的需求。 洪涛还表示,互联网品牌借助电商流量红利快速崛起,而随着规模达到一定体量,会更关注品牌生命周期的可持续性。除了营收和利润,重点还会关注淘品牌是否具备服装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包括前端品牌运营、品类和渠道拓展能力;产品设计、推新能力;后端信息系统和供应链管理能力。简单而言,一方面看淘品牌是否可以抓住新的流量红利,如社交电商、网红经济等;另一方面看淘品牌是否可以实现柔性供应链,加快资金周转,改善存货管控。 中泰证券董事总经理卢戈表示,随着淘品牌陆续的上市,这种系统性的现象会被市场发现,带着阿里烙印的电商品牌如果表现势头良好,当再有新的淘品牌递交IPO时,在投资人眼里会觉得可能这又是一匹跳出来的黑马。 (原标题:“淘品牌第一股”就要来了!服饰电商还有多少新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