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里约奥运会已经落下帷幕,中国军团取得了金牌榜第三位的好成绩。赛场上运动员备受瞩目的同时,围绕着运动员的各种话题成为了热点。而退役运动员生存状态的话题再次被热议。运动员在赛场上的飒爽英姿和退役后种种困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国体育从业者的“后路”,到底应该怎样才能变得更安全?而慈善公益又能帮他们打开怎样的职业新空间? 退役冠军创业不忘做公益 牟家慧从小就喜欢武术。5岁起,爸爸每天早晨都骑自行车驮着她到体育馆练武。2006年,她考取了吉林省体育学院竞技教育系,同年加入省体工队。作为运动员,她很出色。2006年8月,在朝鲜举行的国际武道大会上,她包揽女子南拳、女子南刀、女子全能三项冠军。2007年8月,在江西举行的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中,她荣获传统项目女子八极拳冠军。为了这些荣誉,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眼睛缝了7针、腰部打了4根钢钉、小腿缝了4针、右脚踝关节手术取骨…… 2010年3月,牟家慧正式退役。她本来打算到新加坡当武术教练,那里已经有一份丰厚的酬劳在等着她。但当签证办好时,吉林省体育局为退役运动员开办了一期创业学习班,在那里,牟家慧接触到被誉为“格斗中的芭蕾”的运动——击剑。她很快就迷上了这项融惊险与优雅为一体的运动。同时,她也了解到,击剑运动在我国起步较晚,水平也和西方国家有着很大差距。在吉林省,击剑运动几乎就是一片空白。由于人才匮乏,该省是东北三省中唯一没有专业击剑队的省份。 与其到国外将武术发扬光大,不如在家乡改变击剑运动尴尬的现状。作为一名中国运动员,她的使命感油然而生。她说:“以前吉林省的击剑项目几乎空白,我最大的梦想是培养出一名本土的奥运冠军。” 2011年11月,牟家慧创办了长春天越英雄击剑服务有限公司,开始了她的创业生涯。招募员工、增置器械,加大软硬件投入;积极开展活动,扩大宣传力度;微利润运营,推动贵族运动平民化……在牟家慧的不懈努力下,击剑馆有了起色。创业慢慢走上了正规,牟家慧想到了回报社会。 在吉林省国家紧急救援救助中心开展的“帮贫困孩子圆梦”的“幸福花开”公益活动引起了牟家慧的关注。长春天越英雄击剑服务有限公司是第一家加入的企业,牟家慧还是当地爱心协会的一名志愿者。她了解到活动主旨和方式后,主动提供了100张击剑服务次卡利用网络在线义卖,所得款项全部捐给了“帮贫困孩子圆梦”的“幸福花开”公益活动。牟家慧告诉《公益慈善报》记者,为了迅速集结爱心资金,这些服务次卡都是折价销售,网民在购买义卖商品的同时,还可帮助一个贫困孩子实现美好心愿。 牟家慧说,虽然我现在创业还有很多困难,也希望能得到更多的帮助,但是她不会轻言放弃,这是她的事业,她希望下一步她的击剑培训能进入中学校园,形成合理的梯队,将来能够组队代表吉林省打比赛。她还说,现在她聘用的工作人员基本上都是退役运动员,因为运动员身上都有一种精神和品质,那就是坚持,而且能吃苦。 现在,在牟家慧的不懈努力下击剑馆有了起色。她正筹划着开展一次大学生击剑比赛。这里不仅是牟家慧再次实现自己人身价值的地方,更成为了许多体育爱好者实现梦想的地方。做运动员时,她把青春和汗水洒在了竞技场上。自主创业后,她把心血和激情都倾注在这里,牟家慧实现了华丽转身。 退役运动员再就业从包办到帮扶 当赛场上的辉煌渐成过去,运动员退役时需要重新回归社会,开创自己的新天地。各个项目的运动员退役后去干什么是一个永远的话题。 2002年是我国退役运动员职业转型的转折点。在这以前,国家一般都是通过组织安置来解决运动员退役就业问题。不过随着社会经济形势变化和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这种方式到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积压大量运动员。 为了适应新形势要求,2002年,国家体育总局、中央编办等六部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工作的意见》,提出退役运动员的就业安置工作要逐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和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体育部门要教育运动员转变就业观念,引导运动员主动适应社会的需要,鼓励退役运动员通过市场自主择业。2003年8月,人事部、财政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自主择业退役运动员经济补偿办法》规定,出台了自主择业的经济补偿办法。但这种“给了钱,让运动员离开运动队”,并没有真正解决运动员的就业难,也让许多问题随之而来。 随着情况越来越严重,体育系统认识到,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虽然运动员退役后的出路,无法由国家“包办”,但走向社会之前,必须为他们提供必要的职业转型辅导。在这样的背景下,2007年,运动员职业转型历史上的标志性文件出台。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运动员聘用暂行办法》。其中特别明确了运动员培养机制。 也是从这时起,真正的退役运动员职业转型培训开始了。现在,每年国家体育总局都要举办多期实验性、探索性、典型性的退役运动员培训班,迄今已举办或扶持了40余期,接受培训的运动员已逾2000人次。 慈善公益助他们打开职业新空间 如今的运动员已无安排工作一说,除个别运动成绩突出能留队外,其余均是自主择业。在面临自主择业时,运动员就业难的问题就凸显出来。这时,慈善公益事业成为了帮扶运动员就业最好的途径。 2009年底,国家体育总局专款设立“中国退役运动员创业扶持基金”,推动运动员保障体系建设,鼓励和资助运动员退役后自主创业,服务社会。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2010年至2011年4月在吉林、江苏、福建、湖北4省开展运动员创业扶持试点工作。 试点期间,4省体育局对退役和职业转换过渡期的运动员进行了就业、创业培训;3个省建立了运动员创业孵化基地;对有创业意愿和能力的运动员创办的经营实体给予创业扶持。试点期间共开办9期培训班,培训672人;退役运动员创办经营实体65个,共接收从业人员664人,其中24人为退役运动员,实现创、就业729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