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我到哈佛的时候,有人就告诉我那学期很可能是孔飞力最后一次上课,后来他又上了一学期课。那时他已经处在要交班的状态,说正在物色接替他位子的人。大家都可以通过email提自己的意向人选,但最后并非通过简单的投票来决定。这也是民主的一种方式。民主和任何一种政治体制一样都是有缺陷的,但民主的好处是让人人都参与进来,每个人都对社会负起责任来,孔飞力先生说。美国的终身教授是没有硬性规定要退休的,背着双肩包行走在校园里的孔飞力教授精神矍铄,在课堂上神采飞扬,看不出健康有什么问题。2007年,孔飞力先生正式从哈佛荣退,翌年,他的移民史新著出版。 2012年6月13日,罗四鸰在小镇贝德福德老年公寓采访到的孔飞力先生已经是依着拐杖的老人(《寻找孔飞力》),健康状况不佳。值得欣慰的是,2010年11月,时年77岁的孔飞力获第四届世界中国学论坛颁发的首届中国学研究贡献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孔飞力致力于中国研究50余年,惜墨如金,铸造经典,倾心培养出 包括杜赞奇(Prasenjit Duara)、卜正民(Timothy Brook)、柯伟林(William Kirby)等在内的中国历史研究学者。他反对套用西方理论范式,强调从中国自身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出发研究中国,又主张把中国问题放在世界历史的大格局中考察,重视中国历史档案,又绝不是简单地梳理史料,而是提出独到精深的识见。他的每一本著作都是全新的,绝不自我重复,总是不断开拓新的学术境界。他对中国社会的“脱胎换骨”始终保持着兴趣和希望。我十分庆幸有机会回忆书本之外的孔飞力先生,将永远铭记和深切怀念这位值得我们尊敬的历史学家!(文/龚咏梅) 转自“探索与争鸣杂志”微信公众号(tansuoyuzhengming),腾讯文化合作媒体,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