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地:依托铜川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与电子商务孵化中心,建设铜川市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为小微电商和电子商务创业者提供免费场所和专业服务,成为西北地区首家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集成化的电子商务企业创业孵化平台。 多节点:依托我市传统电子商务发展基础和多中心分散布局的特点,市级各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按照各自分管职能、依托各自的产业特点发展商贸、农业、旅游、工业等特色电子商务以及电商实训、孵化等电子商务服务区域节点,形成与电子商务核心区遥相呼应、各节点间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的多层次格局。 第四章主要任务 一、完善电子商务交易体系 (一)特色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以苹果、樱桃等地区特色农产品、耀州瓷等特色文化产品为依托建设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主要功能包括品牌培育、品牌推广、产品展示及销售、加工代理、商业资讯、展会交流、行业论坛等,形成体现铜川、陕西乃至西北特色产品特色、功能完善、结算完备、物流配送顺畅的B2B电子商务平台和区域交易中心。 (二)文化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开辟政府对外旅游服务的多媒体门户,构建铜川文化旅游电子商务平台。整合照金-香山、药王山、玉华宫、陈炉古镇等景区景点、宾馆酒店、旅行社、特色产品、旅游商品和原生态美食等旅游服务资源,建立完整旅游要素的资源数据库,支持多种接入方式、全面服务于公众。实现景点推介、在线订票,开通酒店、宾馆及景点景区网络信息查询及交易功能。 (三)本地O2O电子商务平台结合铜川及周边区域商贸企业的发展现状,鼓励传统商贸企业、生活服务企业线下盘活实体资源,线上线下结合,提高服务水平,提升用户体验,增强企业竞争力。打造大区位的O2O电子商务平台。 (四)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由政府职能监管部门,整合资源,建设铜川原产地主要产品、特色品牌的产品质量标准化、食品安全监管、质量控制、生产流通溯源于一体的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二、加强培育电子商务品牌 (一)线下电商产品研发加强线下产品研发,围绕本地资源优势,广泛搜集农林产品、工艺品、工业品等,统一策划包装、设计,实施品牌创建计划,解决产品单一、包装不规范、不符合电商物流标准等问题,不断丰富产品种类。挖掘深层次产品文化内涵,树立产品品牌,提升产品档次品味。 (二)城市文化品牌建设依托铜川历史人文资源优势,紧紧围绕红色照金、药王养生、耀州古瓷等主题,加强对外宣传,不断扩大铜川海内外影响力,立体、生动地展示铜川新形象,树立铜川城市品牌。 (三)线上电商品牌推广精选优秀运营商和本地优质产品及供应商,依托全国知名的第三方网络销售平台天猫、京东等,支持企业开设网络旗舰店,促进我市特色产品的品牌推广和销售。 三、提升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一)完善电商物流配送体系积极融合交通、电信、供销社等各类行业基础网络,依托关庄电商物流创业园区、美鑫物流园区、中食铜川冷链物流园、海博综合物流园等项目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化、集约型电子商务专业快递、物流中心和配送基地,构建层次分明、功能完善、运作高效的现代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实现全市各级行政区域的全网覆盖。 拓宽冷链物流服务范围,建立集冷冻、仓储、冷藏、运输为一体的冷链配送体系,确保农产品、食品、中药材等产品的保鲜增值。 (二)末端物流服务网点建设结合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新要求,利用交通局、电信公司、供销社等在农村已有资源,加快“农村电商综合服务中心(站)”的建设。积极探索城市社区、写字楼、校园等人口密集地区的末端配送创新模式。推广智能包裹柜模式,完善无人值守快递站的标准化模式,进一步加强快递末端的多元发展、有效覆盖。,积极探索村邮站的混业经营模式,最大限度激发普服网络活性。研究邮政普遍服务终端与智能快件箱等设施统筹规划、综合利用的服务模式 (三)公共中小仓储设施建设统筹市国有企业土地、厂房等资源,充分与全市各快递企业沟通联系,促进铜川市中小仓储设施网点的建设。根据城建规划和区位特征,进一步优化普遍服务网络布局,适时进行网点改造升级,提升普遍服务效能。进一步强化已有网点与其它公共服务网络的融合共建。 (四)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面向管理部门、货运物流企业和物流用户等服务对象,搭建物流公共服务平台,为物流企业、社会公众提供运输车辆及从业人员、承托运交易服务、车辆定位跟踪查询等服务。在收寄、分拣、运输、投递等营业场所和处理场地安装监控设备,进行全程跟踪和实时查询,利用消费者申诉系统提高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 四、完善电子商务支撑体系 (一)完善通信以及交通基础结合“宽带中国”、“信息下乡”、“村通畅工程”,大力推动我市信息网络统筹规划、建设和管理,扩大公共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增强网络承载能力,提高网络服务水平。加快建设交通运输通道,完善区域对外大通道建设。加强城市现有交通主干道的改扩建,提高内部大通道的通达性。不断提高农村道路技术等级和覆盖范围,为电子商务的全覆盖做好基础保障。 (二)建设技术支撑服务体系引进先进的电子商务运营服务机构,提供专业支持。寻求电商发展的技术支撑和团队合作,对本地产品进行品牌策划、营销推广、主体培育、运行指导等。同时通过外地专业团队引导带动本地专业团队,逐步强化技术支撑能力。结合城市电子商务公共中心和各级服务站点,建设形成全面覆盖城市、县、镇、村多级电子商务技术服务网络。 (三)完善电子商务信用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