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是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举措,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和首要任务;它是经济问题,也是民生问题。扩大内需不但直接影响经济增长速度,而且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连。因此,如何进一步释放内需、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将成为今年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全国政协委员、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建议,在当前通胀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国家采用“消费补贴”的形式,以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资料需求,从而与其他各项社会保障措施形成“互补关系”,增强社会的安全感与和谐度。张近东还建议恢复“五一”黄金周,他指出,十一、春节“黄金周”在下半年度形成一个消费高峰,而延长五一“黄金周”将在上半年度形成一个消费高峰,对于扩内需战略的实施有重要意义。 知名财经评论家叶檀在两会前表示,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确实是拉动内需,而突破口在于中低收入阶层,要切实提高低收入者收入。 目前,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是制约消费需求扩大的重要因素,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吕政认为,调节的重点是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对此,他给出两点建议,一是改善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政策,特别是加大对小微企业的减税力度。提高企业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所得的比例,有助于企业提高员工收入。二是理顺企业与员工的分配关系,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提高员工工资水平。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前提下,形成常态的工资增长机制。 房价调控从“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到“促进房价合理回归”,政策的最新变化,彰显中央楼市调控的决心。2011年,在限购令、限价令、保障房建设等调控“组合拳”冲击下,投资性、投机性需求初步得到抑制,楼市预期发生积极变化。 面对2012年复杂的经济形势,楼市“限购令”能否继续得到落实?房贷政策会否有明显调整?今年两会上,楼市调控仍将会是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贺铿表示,合理的房价应该是与我们的收入水平相适应的价位。如果按这个判断,他认为房价总体上可能要回落30%。当然,他也举例表示,美国的房价已经很低迷了,但是曼哈顿的房价很高,谁都买不起。所以,不是说(中国)每个地方都要回落30%,有的可能是40%,有的可能就回落5-10%。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委员则表示,楼市调控不等于打压房价,更不等同于房价绝对下跌。他说他不主张房价迅速大幅下降,牵扯的行业太多,整个行业急速回落国民经济会受不了,稳下来就可以了。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工商联副主席王超斌建议实行阶梯性调控,他说:限购令基本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大城市已经遏制了房价上涨过快现象。限购令要合法、合理、合情。我将提交“建议实行阶梯性调控”的提案,90平方米以下的房子可以买一到两套,但买第一套给予优惠,买第二套不予照顾,买第三套征税。对于买高端住房,应该取消限制。 继2011年完成开工建设保障房和棚户区改造房1000万套的任务后,中央又提出,2012年新开建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房700万套以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静安区副区长朱成钢建议,应将中国的“保障房”扩展为类似新加坡的平价国民住宅,让80%的中国人能住进这样的“保障房”。 “保障房,好建不好分!”全国人大代表陈忠林说,为防止富人趁机“揩油”,亟待建立与保障房申请、分配、使用相配套的一系列制度,包括申请者财产公示查询、作弊渎职者严厉惩处以及保障房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目前,在“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政策之下,房价“过快上涨”势头已得到初步遏制。然而,目前的房价距“合理回归”还有多远?限购政策是否会出现微调?如何扎紧楼市调控“篱笆”?围绕这些百姓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相信两会代表、委员将给出更多真知灼见。 民生关键词 今年2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国务院拟提请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稿。会议强调,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要“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来。在今天的中国,民生问题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关注高度。 社会保障民生问题无小事,群众利益大于天。而群众幸福不幸福,关键还是看是否享受到社会保障,是否真正实现了生有所养,老有所依,是否感觉到社会的进步和暖度。尽管国家连续多年提高企业退休养老金标准,但比起公务员及事业单位来说,差距仍然巨大。民众关于提高企业养老金标准的呼声在今年地方两会上依然高涨。另外,在医疗保险转移、提高困难群众最低生活补助标准、弹性退休制度等方面,老百姓也越来越关注。建设覆盖城乡的社保体系,实现“五险合一”,取消养老金“双轨制”,建立人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完备制度,成了全国人民的热点呼吁和殷切期盼。 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功成坦言,“当年同一体制的劳动者,因分割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而享受着差距越来越大的养老金待遇,这有违社会公正。” 虽然国家年年为企业退休职工涨养老金,但相较于不断上涨的公务员及事业单位退休金,养老待遇差距过大问题很难改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科学院院长陈勇说,这个问题很容易引起社会矛盾,处理一定要慎重。他认为应该制定一个相对公平的尺度,提高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待遇,缩小他们和公务员之间的差距。 全国人大代表汪春耘建议,取消退休金“双轨制”,建立一个统一的社保制度,确保分配的科学公平。 宗庆后代表则认为,应从“源头上”对社保制度进一步改革,并提出四点建议: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强对养老金等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管理,对新就业人员免缴五年社保,尽快实现全国社保统筹运转。 全国政协委员宋晓梧表示,实现基本社会保障均等化,不仅有待于社会保障制度自身的完善,还有待于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进程的加快,以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看,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但他同时认为,有些问题是应当也可以立即研究解决的,考虑我国实际情况,应尽早统一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不再在事业单位、机关与企业职工之间分别设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至于不同群体之间的特殊性,可以通过企业年金或其他补充保险的形式来体现。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则建议,中央应进行结构性减税,减轻企业和民众的“高税负”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