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对于已高速发展30多年的中国经济而言,社会保障不仅关系到个人利益,更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经济要实现从过度依赖外需型向更多依赖内需拉动型转变,从投资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应当成为推动经济转型、扩大内需的强劲引擎。 收入分配个税“起征点”提高到3500元;24个省份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全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步伐加快;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实现全覆盖……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和社保改革正向纵深推进,但深层矛盾也日益显现。 如何深化工资收入分配改革,缩小贫富差距?如何进一步消除社保“盲点”,提升保障水平?如何缩小不同群体待遇差距,加快城乡社保一体化进程?这些问题,我们无法回避。 郑功成代表说,当前收入分配领域中的突出问题仍是收入低。在国家、企业、个人间的利益分配中,个人所得偏低,劳动者报酬占初次分配的比重、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也一直在下降。 收入低的同时,收入差距也不容忽视。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体制内外的收入差距比较明显。郑功成认为,要破解这两个问题,治本之策应在一次分配改革上。针对收入低,初次分配时就应当调整分配重点,切实扭转劳动报酬低的状况,从根本上改变分配格局失衡的现状。针对收入差距,在一次分配时,要注意变革垄断行业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同时,打破用人单位普遍存在的按体制内外对劳动者区别对待的现实格局,落实同工同酬。 贾康委员则表示:当前税制缺陷明显,先富阶层承担太少。对于月饼税、加班工资税等各种引起公众“税负痛苦”的代名词,贾康表示,随着我国企业主体和居民个人的纳税人意识、公民意识上升,税收负担的被关注度也迅速上升,“虽然我国总体财政收入占GDP之比与国际比较不能认为已过高,但税制结构中的间接税比重过高、由企业承担的比重过高,而由本有支付能力的先富阶层承担的直接税比重低到几乎微不足道的问题,是应当明确指出的缺陷。” 贾康表示,上海今年1月1日先行先试的增值税扩围改革就是一个重要的结构性减税举措,可消除三产、建安、交通企业的重复征税因素,鼓励专业化细分和升级换代,进而改进服务提振消费、转变方式惠及民生,应在试点取得一定经验后积极扩大覆盖面,直至最终对统一市场全覆盖。 此外,与民生直接相关的保障群众菜篮子工程中,国家对蔬菜的批发、零售免征增值税的同时,清理、整顿相关的物流收费和降低其他实际负担,以利改进基本民生。在个人所得税深化改革中,也应创造条件结合“综合收入”和“家计扣除”等机制,针对培育中等收入阶层这一重要方针,体现更有力的结构性减税安排。 稳定物价“物价的涨幅大大超过工资的涨幅”,“工资如眉毛,一辈子就那么长;物价如胡子,天天都在涨”……网民的调侃道出现今物价上涨过快的现实。“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物价的波动影响着百姓的日常生活,更关乎促进消费拉动内需国家战略的推进。 “稳定物价总水平”被作为去年宏观调控首要任务,在多次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强力调控下,以食品价格为代表的CPI增幅高位回落,但全年5.4%的涨幅仍明显高于4%的年初调控目标。央行发布的2011年第4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68.7%的居民认为,当前物价“高,难以接受”。 在新一轮物价较快上涨中,食品价格被视为“领头羊”,让百姓感觉“餐桌负担”越来越重。造成食品价格上涨的原因有很多,而企业生产和产品流通成本的上升是重要原因。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等人表示,当前国内蔬菜流通成本占最终菜价的三分之二;国内物流总成本在GDP中占21.3%,而发达国家仅为10%左右。而挤压流通成本可为“降价”提供空间。 而全国人大代表贺优琳谈到物价时表示:“发展建设宁可慢几年,也要使百姓活得更有质量”。张近东委员则提出了更具体的建议:“在当前通胀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我提议国家发放‘消费补贴券’,以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资料需求,从而与其它各项社会保障措施形成‘互补关系’,增强社会的安全感与和谐度。”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委员认为,“控物价”与“增收入”,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特别要避免中低收入群体陷入“收入跑不赢CPI”的尴尬。只有双管齐下,才能减轻普通百姓的生活压力。 总之,2012年物价调控面临更复杂的形势。各界最关注的是,在欧债危机前景不明、国内经济力促转型的情况下,CPI涨幅目标能否控制;“稳增长”与“控物价”如何保持平衡;怎样既推动水、电、油等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又防止推高物价总水平,等等。 结束语 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测报告称,今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并将成为全球经济的亮点。是的,过去几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的基本面,更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与和平崛起的基本态势。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将继续在经济民生方面的改革进程,2012全国两会,将带给会场外的中国百姓更多美好希望。 |